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栏目导航
苑前镇书院村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8-10 来源 :征集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书院村坐落在苑前镇东南方向2.5公里处的山坑,所以又名“书院坑”,后唐时,有端明殿学士罗韬退休归隐后,于匡山脚下建造学堂,授徒讲学,宣扬理学,因教化有功,明宗皇帝赐“匡山书院”匾额以示嘉奖,书院村也因此得名。该村地势以丘陵为主,四面环山,现存建筑大多建于清朝年间,村落建筑群整体呈集中、阶梯状,远观层次分明。该村落建筑风格以传统的庐陵风格建筑为主,多为青砖黛瓦、屋角飞檐,门窗墙体间随处可见各式精美雕花,更有书香门第家族将院子门设计为毛笔等形状,呈现出先民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建筑外界面较封闭,开窗甚小,有如点状,高耸严闭的外墙上镶嵌着变化活泼的漏窗、点窗,既反映了先民对居住安全的需要,也透露了他们希望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意愿。内部构筑和饰品多为木质材料,建筑的结构采用的是抬梁式和穿斗式这两种木架构的结合;屋檐上、房梁上、天井旁、厅屋里常有着大幅的木制雕栏。1932年,白云山战斗期间,彭德怀曾在此村落长居,周恩来同志也曾于1933年到过此处,旧居吊脚楼尚存。村落现存古建筑依旧保存完好、集中连片的有
沿溪镇荷树村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8-09 来源 :征集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古村落东临赣江,依江而建,建筑特色各异,整体风格和谐美观。古村道路都是传统石、砖路,保存比较完好。有古祠四处,顺德堂朝南、崇仁堂朝西、贻谷堂朝东、节孝堂朝北,寓意四方进财,也是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古村落依靠赣江河道自古水路交通发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古村落从古至今都是个繁华昌盛之地。村庄内部整体整洁干净,排水系统通畅,有线电视、有线网络、电网基本覆盖,水泥路已修成5年,目前无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方式为直接焚烧后简易填埋。 村落传统建筑 拍摄对象: 古民居  拍摄时间:2014年5月6日 拍摄对象: 中西合璧建筑  拍摄时间:2014年5月6日   拍摄对象: 为防水灾建的廊桥              陶管下水道   拍摄时
万合镇梅岗村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8-09 来源 :征集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千年古村梅冈村,除历史上(主要是明清期)陆续迁居外省县外,留居梅冈村共有七堂(即文明堂、世英堂、清俭堂、啓正堂、致和堂、笃庆堂、奎焕堂),均为科甲第(明德堂)、三达堂所分派系。以宗祠本仁堂为中心,七堂呈梅花型,分东山(文明、世英),西位(笃庆),南州(奎焕)、中村(清俭、啓正、致和)连片分布在3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域上. 绝大多数祠堂、庙宗及民宅古居形态体现庐陵特色,真乃飞檐翘角,雕龙画凤,工艺精巧,楹联颇多,具有丰厚的农村传统文化底蕴。梅冈村解放初期就曾列入省地县历史文化古村(地方志早有记载)。选址有一典故,早在南唐明崇932年始祖休文肇基庐陵,二祖王徽定居吉州纯化甲村,三祖启相于北宋天宝年间的一天冬游西昌(即泰和)梅树坪,因羡此梅树自然胜境,即迁于此地,始称芦毛坑村。后代一为怀念基祖母因姓梅,二为念此梅树美景,则垦荒遍种梅树数百亩,传至第五代才整时,自号“梅冈”,至此,“梅冈村”正式定名开始传开。梅冈村下分三房,一房驻青原,隔圳相望。二、三房留下7个自然堂(6个村)在祖居梅冈繁衍,其余外
马市镇蜀江村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8-09 来源 :征集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蜀江古村地形平坦、气候舒适、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村庄以祠堂为中心,村民在房屋前后种有板栗、茶树、柑桔、花生、、油菜、车前子等农作物。在村落里既有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要求构成的村落自然风貌,也有因文风鼎盛的祠堂和勤劳朴实的村民构成的人文景观,这两者形成了蜀江村落独特的风貌特征。农忙时村民采茶、打板栗,闲时打鱼、炒板栗、花生或摘水果卖,一派朴实和谐的景象。村庄四周不仅有古樟古柏,更有滔滔赣江水流动。蜀江古村村民历来非常重视传统建筑的保护。目前,在蜀江古村,始建于明朝的古祠有9座,其中保存5座,遗址有4座,建于清朝的民居有30栋。2座古祠位于村落的中央,其他3座分布在村落的周围,古代居民建筑分布较为集中,位于崇德堂和复亨堂的四周。座落在古民居中心的“五经科第”(崇德堂)、“书屋”(复亨堂)是两座具有明朝典型特色的古祠。“五经科第”(崇德堂)创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座北向南,占地面积625平方米,由探花解元台、前院、门廊鹊巢宫、过道、正祠、敕书阁六个部分连成一整体。南端探花
马市镇两塘村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8-07 来源 :征集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两塘自然村位于丘陵,依山而建,整村都属微派建筑,明、清年代一直未改变,有顺德堂、义德堂、链池堂、崇庆堂、古祠、古民居34栋2500平方米。两塘自然村选址按风水学说,依山而建,前有大水塘,高低有致,排列有章,有古祠4处,古民居34处,古樟7处,古柏12处,古塘1处,村落整体风貌保存良好。村庄内部高低错落有致,排水系统通畅,有自来水、卫生室、有线电视、电网已改造、水泥道路已修成3年,无污水在处理,垃圾处理为直接焚烧后简易填埋。 村落传统建筑 拍摄对象:   古宗祠        拍摄时间:2014年5月5日 拍摄对象:   古民居       拍摄时间:2014年5月5日 拍摄对象:   古民居       
螺溪镇爵誉村
作者:佚名  日期:2022-08-07 来源 :征集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爵誉村位于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原称“龙源”,周氏和康氏两族在唐末迁居此地,其中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到此地后,创建槎滩陂,是古代江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灌溉效益,称为“江南都江堰”、“千年不败的水利工程”。宋朝时,周氏出了“一门四进士”:周倚、周伦、周僭三兄弟及侄周庆章。后又有周中和登了进士,被仁宗赐名周中复。同时,康氏出了一位大将军康友政,被赐名为康航川。一村中出了这么多文臣武将,被皇帝誉为“爵崇誉隆”,后村名遂演变为“爵誉”。历代中进士者共有42人之多。爵誉村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些名胜古迹到处可见,古建筑错落有致,规模宏大,飞檐翘角,具有江南建筑的风格。曾有大小宗祠近五十座、庙宇二十多座,现存周氏宗祠(久大堂)、康氏宗祠(孝德堂)、宝诰堂、佥宪坊、成德堂、国师大夫等二十多座宗祠和庙宇,古祠堂前雀巢宫雄伟高大,祠堂内雕梁画栋。另外还有大量保存较好的古民居。古巷道有5条,总长约500米,汉白玉石鼓一对,雕刻精美,麒麟栩栩如生,一副旗杆石和72块古石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