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能带来满意的收入吗?——受教育程度影响收入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
描述:教育作为打破社会分层固化、扭转收入分配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往往被居民视为迈入高收入阶层乃至得到满意收入的重要途径。基于CGSS(2011)微观调查数据,发现从总体上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增进个体的收入满意度,并且通过增加收入是教育影响收入满意度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工资分配机制更为灵活的非国有部门,受教育程度对于个体获取满意的收入非常重要。但是,在国有部门,教育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显示,在造成个体收入满意度差异的各因素中,教育的贡献率为6.22%,在非国有部门教育的贡献率达到11.02%,而在国有部门贡献率仅为2.87%。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如果要建立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障碍特别是推进国有部门改革将是必要的政策手段。
-
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多大影响
-
描述:本文基于教育扩展与教育分配的视角,分析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探寻教育是否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并利用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OLS估计法和系统GMM估计法分别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取决于教育扩展和教育分配的交互影响,教育扩展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以教育基尼系数代表的教育分配公平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为条件,教育分配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也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代表的教育扩展水平高于某一临界值为前提,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扩展及教育公平水平的提升均利于收入差距的收敛。
-
涉刑事轮候查封不动产的执行
-
描述:近几年,金融机构的大量债权清收进入法院执行程序,且通常都有抵押房产。这类案件的执行关键是启动评估拍卖程序,评估拍卖程序快慢决定了银行债权的实现进度。通常案件执行是有序推进的,特别是《关于首先查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分查封财产有关问题的批复》有效地推动了大量抵押房产的快速处置。然而,当抵押房产存在公安机关的轮候查封时,该抵押债权的实现顿时变得遥遥无期,执行法院、不动产协助机关、公安机关甚至申请银行都显得无能为力,本是优质债权却拖成了不良债权。前几年非法集资案件与房产这两大热点结合引发这类案件比较多。实际上,这看似复杂的问题并非不能解决。而是涉及多方法律关系,需逐一厘清,关键要论证两点:一是买受人在司法拍卖中公开竞价拍得的房产,存在公安机关轮候查封的情况是否能够过户。二是房产上存在民事抵押权与刑事追赃程序时,申请执行人的抵押权是否能够优先受偿。
-
提升社会信任——转型期高等教育作用变化的实证研究
-
描述: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信任机制的断裂加剧了社会危机,依托高等教育提升社会信任是构建和谐稳定、普遍信任社会的重要支撑保障。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本研究探讨了高等教育对居民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发现,总体上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感。无论是对于成长在城市还是农村的居民,高等教育都显著增进了其社会信任感。但按样本分组年龄研究发现,接受高等教育对"60后"、"70后"居民社会信任感提高表现出显著影响,而对"80后"、"90后"高考扩招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居民却不明显。这一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不仅对个体的经济效应有所下降,对其非经济效应如提升社会信任感等也在逐渐消减。
-
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
描述:在国家治理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重点。文章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智库建设标准进行梳理,明确了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行业智库的建设要求及规划设计院的转型方向。在此基础上,从组织体制构建、合作机制建立和联盟平台搭建等角度出发,提出推动城乡规划设计院转型的相关建议。
-
相似产品防差错工艺方法
-
描述:针对飞机相似结构件在生产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错件、混件的现象,研究出一套完整的防差错工艺方法,在产品研制阶段采用合并与特征区分的设计方案,在生产和管理阶段采取识别相似易混产品的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
-
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研究——基于民族教育现代化视角
-
描述:民族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执行机构是专门挂牌的民族学校。因此,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尚未针对民族学校编制专门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现有指标在编制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学校服务于民族教育现代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特色要素。为此,在教育现代化理论、现行重要民族教育政策与学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学校编制了由“民族学校基础特征”“民族教育经费管理”“民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民族学校对民族学生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6项一级指标共43个观测点组成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主要反映民族学校自身建设、师生发展等重要内容,并从实际操作角度设计了“与标准挂钩记分”等记分方式与总分评价区间。以此促进我国对民族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测度,进一步提升其办学水平。
-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的实践路径
-
描述: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是建立在育人理念、学校制度、课程与教学等一体化基础上的新型办学模式,是整体育人、系统推进、因校施策的有机结合。实践中,一体化办学面临“认识模糊”的办学理念、“知识提前”的课程开发、“僵化统一”的学校管理等现实困境。要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需要树立整体一贯的办学理念,树立学制意识,确立衔接思想,构建全程衔接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学校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
王玉玺教授从湿论治银屑病经验
-
描述: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研究,大多从"血分"论治。王玉玺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认为银屑病患者久病多湿,且湿易兼夹诸多邪气,可将祛湿作为治疗重点,兼顾清热、散寒、解毒、润燥等。临床对银屑病的治疗收效显著。
-
眼疾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描述:[目的]了解眼疾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中75岁及以上的眼疾老年人,采用孤独量表以面对面入户方式调查。[结果]412例眼疾高龄老年人孤独感评分为(43.08±10.5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子女关系、与子女交流、子女是否听取父母意见、与邻里交往频率、因视力能否在家中安全行走是眼疾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唐山市眼疾老年人孤独感明显,子女应多关心、陪伴父母,满足其情感需求;社区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鼓励邻里互助,缓解孤独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