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抖振反应谱理论在列车抖振分析中的应用
描述: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对Scanlan基于桥梁的颤抖振分析理论加以气动导纳函数修正应用于列车抖振分析中。提出了列车抖振反应谱理论与计算方法。水平风谱引用Simiu经验公式,竖向风谱引用Panofsky-McCormick竖向风谱经验公式,气动导纳函数选用Vickery的圆柱截面和棱柱截面的近似公式,计算出了车体和转向架的一阶升沉、横移和侧滚的抖振反应谱。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大,抖振反应增长迅猛,随风速线性增大,列车抖振反应呈指数增长,该结果符合动力学特征;转向架的抖振反应比车体的抖振反应大很多,无论是升沉、横移和侧滚均大出一个数量级以上。
HIV-1Tat蛋白与艾滋病脑病
描述:Tat蛋白是HIV-1编码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其主要功能是反式激活HIV-1病毒基因组转录的起始和延伸,启动病毒复制.近年来研究发现,Tat蛋白在HIV-1感染所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艾滋病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艾滋病脑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本文就HIV-1 Tat蛋白在艾滋病脑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黄粉虫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描述:针对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青光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描述:目的 探讨青光眼老年人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张家口市3个城市共6 173名≥60岁老年人进行青光眼患病调查及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评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调查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功能量表(FA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一般状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进行评定。结果 河北省老年人青光眼患病率为4.5%;青光眼老年人SF-36评分为(500.7±151.0)分,低于非青光眼老年人评分(544.1±1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家庭功能、是否长期用药是青光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光眼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堪忧,应注重通过控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狭小空间直角角焊缝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研制
描述:针对大型结构件中狭小空间角焊缝焊接,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电弧传感的新型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系统包括轮式移动本体、二维运动平台、旋转电弧传感器和超声传感器;系统采用二级跟踪策略——机器人本体粗跟踪和二维运动平台精确跟踪,采用旋转电弧传感器作为焊缝跟踪传感器,采用超声传感器作为避障传感器;建立了运动学模型,设计了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器。实验表明该机器人系统能实现小空间中大折角角焊缝的自动焊接。
PPP模式发展现状研究
描述:2014年以来,PPP模式在我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由于相关政策体制的不完善,在许多PPP项目中,PPP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金融财务风险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本文希望从PPP的核心理念出发,探讨目前我国PPP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意见。
贵州省精准扶贫作战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描述:本文以贵州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平台为基础,利用地理国情普查高分卫星影像成果,将相关扶贫数据与空间信息相结合,建设贵州省精准扶贫作战图管理系统,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定位及扶贫工作精准管理,为年度扶贫工作成效考核提供重要依据。
循证护理对颅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探讨
描述: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颅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以80例在我院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常规组,各40例。观察患者干预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1个月循证组1例(2. 50%)患者发生下肢DVT,低于常规组[15. 00%(6/40);χ2=3. 914,P=0. 048]。两组干预后D-D、Fbg水平升高,循证组上升幅度较低(P <0. 05)。循证组护理满意度为95. 00%(38/40),高于常规组[80. 00%(32/40);χ2=4. 114,P=0. 043]。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颅脑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描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抑郁和躁狂两极交替或混合发作的重性情感障碍,具有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因此受到了学者的极大关注。抗抑郁药物的介入易使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从抑郁转为躁狂,其应用一直饱受质疑。因此从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褪黑激素类药药物类型方面综述多种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阐述双相情感障碍中抗抑郁药物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基于爆震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掺烧比边界研究
描述:【目的】以一台电控共轨六缸柴油机改造的发动机为试验对象,以发生爆震为限制条件,研究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下的掺烧比边界.【方法】通过对滞燃期变化的分析,发现甲醇-空气预混气发生均质压燃是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爆震的重要诱因;利用回归分析,发现进气压力、排气温度及甲醇-空气预混气浓度对掺烧比边界有显著性影响.【结果】以边界掺烧比为因变量,得到排气温度及甲醇-空气预混气过量空气系数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边界掺烧比=-0.1×排气温度-4.48×空气与甲醇预混气过量空气系数+101.897.【结论】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利用排气温度、空气与甲醇预混气过量空气系数两个参数预测最大掺烧比,以实现掺烧比随工况的实时调整.
上页 1 2 3 ... 5 6 7 ... 16 17 1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