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期刊中几个常见误用的字词辨析
描述: 结合中医期刊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实例,从字、词方面分析中医期刊中常见的3个错别字和2组易混淆的词。
中医 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描述: 目的:研究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CVA患者,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慢咳灵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观察组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4.58%.结论:中医在治疗CVA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医 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描述: 为培养中医翻译人才,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对中医类专业学生进行中医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效果和模式。通过对教学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医翻译的内容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中医翻译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医类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需求较大,可以将专业英语融入到公共英语教学中或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对于有些专业课程可以尝试双语教学。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 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描述: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顶层合作倡议对我国中医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阐述了高校中医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英语教学新模式“ESP”标准教学模式,探究了“一带一路”对中医英语教学的推动性作用,推进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医英语教学和国际的接轨。
六步法中医 导引术治疗偏瘫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描述: 目的:改良古老中医导引术,简化其操作、提高其对偏瘫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以调神,调息为基本技术的按照传统中医导引术按照现代医学理论,改良为运动想象和模拟、精力调集、确定目标点、击发、坚持和放松六个步骤。选取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六步法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评分(FMS)、Lovett徒手肌力检查(MMT)、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和肌电信号强度(EMG)等功能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各项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六步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训练后数据:MMT:六步法组:3.62±1.21,对照组:2.13±1.01;胫前肌EMG:六步法组:87.31±23.66μV,对照组:43.18±8.36μV;AROM:六步法组:18.43±2.68°,对照组:13.47±4.36°;胫前肌FMS:六步法组:1.7±0.47,对照组:0.7±0.47。结论:六步法中医导引术是康复卒中偏瘫足下垂的有效方法。
任南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描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以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或便鲜血。本病病因未明,患者发病常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或逐渐加重,甚至会有急性暴发过程。西医多采用氨基水杨酸类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控制,治愈难度大。中医学将其
远方从瘀论治IgA肾病经验
描述: 总结远方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远方教授认为IgA肾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为瘀血、湿浊及湿热内蕴。瘀血是IgA肾病病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在治疗上强调灵活运用化瘀药物,发作期出现血尿、蛋白尿时治以活血化瘀为主,而稳定期表现以本虚为主时,则当益气固本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根据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热毒内蕴、瘀水互结等不同情况,灵活辨证用药,随时调整活血化瘀药物的用药和用量。
“精”:中医 药院校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思路
描述: 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能力的核心部分,青年教师已是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当前高校的迫切任务。以"大医精诚"的"精"为主线,探寻中医药院校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思路:精挑选、奠定基础,精培养、创造条件,精雕琢、储备能量,精考评、优化机制,精激励、注入动力。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浅谈中医 药院校病原生物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
描述: 病原生物学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专业课,但目前在中医药院校中开课情况参差不齐。"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该课程及其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的具体措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提供些许建议。
新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描述: 目的 探究新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丁苯酞氯化钠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新续命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发生率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新续命汤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