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基酸对食物过敏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描述:近年来,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攀升,牛奶、大豆等多种食物过敏原诱发的过敏反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及畜禽的健康及安全。过敏反应依赖于过敏效应细胞的活化及肠道菌群调控。国内外研究表明,氨基酸作为维持动物生长及细胞功能的必需营养物质,参与过敏效应细胞功能维持及过敏机体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现对氨基酸调控食物过敏的潜在机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通过氨基酸缓解人类及畜禽食物过敏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3种梅毒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的方法学评价
-
描述:目的:评价分析3种梅毒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共2812例.针对结果为阳性者开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免疫胶体金法(GICT)检验,统计检验结果.结果:ELISA检测、TPPA检测的符合率明显较GICT检测高,且TPPA检测的吸光低度阳性率明显高于GICT检测,P<0.05;TPPA检测和GICT检测的吸光高度与中度阳性率比对,P>0.05.结论:ELISA为梅毒筛查的有效措施,此外TPPA检测在疾病诊断中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大肠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比
-
描述: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大肠癌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60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60例(开腹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术前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8~+、NK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腹腔镜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开腹手术小,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低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
描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人畜食品中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一种真菌毒素。与核糖体60s亚基的肽基转移酶活性中心结合后会引发核糖体应激反应,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对肠道、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并且具有遗传毒性。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笔者将从DON的毒理学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角度入手对近几年新的研究成果做综合论述。
-
胶原酶Ⅰ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
描述:为获得纯净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该研究采用胶原酶I消化法,在不添加外源激素及生长因子的条件下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差时消化与差速贴壁方法,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β-酪蛋白(β-casein,CNS2)的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纯化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铺路石”或“鹅卵石”样。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反应呈阳性,波形蛋白反应呈阴性。细胞传至15代冻存并复苏后生长状态依然良好。这提示,胶原酶I消化法在不添加外源激素及生长因子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用于后续实验。
-
维生素D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
描述:目的 探讨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补充治疗,跟踪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半年喘息发作次数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Ig A、Ig M、Ig G水平。结果 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Ig A、Ig M、Ig G、25-(OH)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维生素D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
乳铁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
描述:乳铁蛋白(LF)是一种由外分泌腺和中性粒细胞分泌的多功能阳离子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大部分生物体液中,具有调节机体的铁代谢、增强机体的抗菌抗病毒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乳铁蛋白主要通过3种方式发挥其生物学功能:1)与铁紧密结合发挥营养免疫功能;2)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壁的脂多糖(LPS)结合进而使细菌溶解发挥杀菌作用;3)作用于免疫因子和各种免疫细胞以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乳铁蛋白的功能、促进其产品开发及其在食品与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本文对乳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
金葛解毒散对饲喂黄曲霉毒素B1污染饲料奶牛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
描述: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霉菌毒素中最广为人知的真菌毒素之一,是寄生曲霉、黄曲霉等真菌分泌产生的有毒物质\'(1)\'。奶牛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严重,不仅引起奶牛繁殖率、生产性能和原料奶质量降低,而且还引发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我国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2]。黄曲霉毒素致病作用的表现有多个方面,它
-
甲强龙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描述: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2月接诊的90例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强龙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IL-8)、免疫功能(IgA、IgM、IgG、C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TNF-α、IL-6、IL-8、IgA、IgM、IgG及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IL-8、IgA、IgM、IgG及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甲强龙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MPP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总免疫球蛋白E及白细胞介素-13的相关性研究
-
描述: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R患者93例为AR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39例,重度组31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Ig E及IL-13水平,比较AR组与对照组、不同活动度AR患者之间血清25(OH)D、TIg E及IL-13水平,分析血清25(OH)D与TIg E及IL-13的相关性。结果:AR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IL-13及TIg 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患者血清25(OH)D水平异常降低,与TIg E及IL-13呈负相关关系,可能参与了AR的发生与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