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文化-教育-经济共生机制: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战略选择
描述:西南民族地区的基本特征是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这种特征要求西南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策略必须以"文化-教育-经济共生"为根本向度。在"文化-教育-经济"共生系统中,教育通过培养能将自然与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恰切"人才,盘活文化与经济关系,从而促使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在"人"这个教育对象上实现"共生",达到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目标。
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探究
描述:教师教育中的大学与中小学(U-S)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交易,合作需要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共生。教师教育大学化、一体化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教师教育范式转变,都要求大学谋求中小学的支持;同时,中小学组织更新、教师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成就提升也需要大学支持;这种相互需求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提供必要性。此外,大学与中小学各自在教师教育上的优势则为双方合作提供可能。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共同构成了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
世界一流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关系及启示
描述:城市是一流大学产生和生长的沃土,市场自发形成以及教会和政府主动创建的一流大学多依托于城市。一流大学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大树,她可以催生城市,丰富城市生态,提升城市魅力,引领城市走向世界,促使城市基业长青。社会捐赠、政府支持、理念创新和大学系统是少数一流大学能适当远离城市的奥秘。经济竞争、战争和大国兴衰引发的城市没落,极有可能葬送一流大学的辉煌。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抓住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构建"大学-政府-企业-社区"的互利共生机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