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1086农户的实证研究
-
描述:有序推进离农农民市民化并逐步退出其承包地,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Logistic模型对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4省市1 086离农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寻求最大化经济补偿收益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的两大动力引擎;离农农民退地意愿和行为受退地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约束;离农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对农民退地进城产生促进作用;对退地后工作稳定程度及生活状况的预期,是离农农民考量退地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不但要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性壁垒",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性壁垒";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农民退出土地的意愿,要充分保障退地农民的权益,切实降低退地风险;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以降低离农农民的退地进城成本;应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离农农民的退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传统身份农民退出与职业农民进入的联动承接机制,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
培育专业市场 发展县域经济
-
描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培育市场。近年来,我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从县域特色出发,按照抓销促产、强化流通的经济发展战略,咬住市场不放松,特别注重加快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先后培育和建设了泰和乌鸡专业市场,城区工业品、蔬菜批发市场,东门生猪专业市场等一批辐射省内外,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1992年,全县工农业产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
-
泰和县增加农民收入取得初步成效
-
描述:泰和县位于赣中南部、吉泰盆地、赣江中上游,为全国首批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 今年,我县及时提出“早稻调减,经作调优,养殖调强”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针,引导农民积极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县的泰和乌鸡、杂交猪牛、优质稻、甘蔗、车前籽、竹篙薯、马铃薯等一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驰名中外的泰和乌鸡年饲养量达2000万羽;优质良种猪、杂交肉牛饲养分别达60万头和14万头;适销市场的早晚优质稻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优质比率达80%,其中今年首次推广的6万亩玉雪粘早稻获得成功
-
培育专业市场 发展县域经济
-
描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培育市场。近年来,我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从县域特色出发,按照抓销促产、强化流通的经济发展战略,咬住市场不放松,特别注重加快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先后培育和建设了泰和乌鸡专业市场,城区工业品、蔬菜批发市场,东门生猪专业市场等一批辐射省内外,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1992年,全县工农业产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
-
泰和县增加农民收入取得初步成效
-
描述:泰和县位于赣中南部、吉泰盆地、赣江中上游,为全国首批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 今年,我县及时提出“早稻调减,经作调优,养殖调强”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针,引导农民积极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县的泰和乌鸡、杂交猪牛、优质稻、甘蔗、车前籽、竹篙薯、马铃薯等一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驰名中外的泰和乌鸡年饲养量达2000万羽;优质良种猪、杂交肉牛饲养分别达60万头和14万头;适销市场的早晚优质稻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优质比率达80%,其中今年首次推广的6万亩玉雪粘早稻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