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
描述:依据国际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 1 1卷 2 1册的统计 ,中国境内共发育冰川 4 62 98条 ,总面积 594 0 6km2 ,冰储量约 5590km3 ,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 .按山系和水系两种体系分别进行冰川编目 ,获得了中国西部及其各区域的冰川条数、面积和储量等多项指标的确切数量 ,发现了中国冰川及其雪线分布的若干新特征 ,这对于西部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冰雪灾害的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
中国冰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
描述:西部高山区平均升温1.3升,冰川的萎缩量相当于现代冰川面积的20%,预估2030,2070和2100年的升温值分别为0.4~1.2,1.2~2.7和2.1~4.0K,届时冰川面积将分别减少12%,28%
中国第四纪冰川新论
描述:中国第四纪冰川新论
贡嗄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描述: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分析,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三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规模不大;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形成网状山麓冰川,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以后规模逐次缩小.
小冰期以来中国季风温水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描述:中国的季风温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覆盖面积为13203km^2,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22.2%。由于这类冰川的特性,对气候变暖极为敏感,自小冰期最盛时(17世纪)以来,温冰川区平均升温0.8℃,冰川面积减小相当现代面积的30%,为3921.2km^2,预估中国季风温冰川区2100年的升温值2.1℃,届时冰川面积将减少75%,达9900km^2左右,考虑到降水增加趋势等因素,实际冰川退缩比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描述:中国西北部干旱区地表水资源主要孕育于6大山系,分为积雪,冰川、河流、湖泊4类,本世纪正处于气候暖干化,水资源萎缩过程中。但全新世大暖斯高湖面和其他证据指示当时水产现代丰富。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地貌与冰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描述:乌鲁木齐河源于天山北列喀拉乌成山的北坡,区内保存着形态多样、较为清晰的第四纪冰川侵蚀与沉积地形.经过老中青数代人的考察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查清了河源区冰川地形的分布与特征,运用冰川沉积学与地貌地层学原理对乌鲁木齐河出山口处的扇形地进行了冰川与非冰川成因的鉴别;2)基于地衣法、常规14 C与AMS14 C、TL、ESR、CRN(10Be)等多种定年方法的测年结果,并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建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小冰期、新冰期、末次冰期(MIS 2~4)、MIS 6与MIS12较完整的冰川演化序列,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树立了一个典型范例.展望未来,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冰川地貌演化模拟与古环境重建等需作进一步研究,喀拉乌成山南坡的冰川地形有待进行综合定年;若以乌鲁木齐河源流域冰期序列为参照,冰川发育与天山的构造抬升以及东、中与西段天山冰川发育是否具有一致性,天山地区是否保存有更老冰碛等科学问题尚待深入探讨.
中国东部中低山地有无发育第四纪冰川的可能性?
描述:1研究历史第四纪冰川是第四纪研究的一个特殊方面,由于已经消失,必须推理阐明,不同的研究者只能提出不同认识,这在科学界应属正常现象。人们经过长期深入研究,以真理为依归,扬长避短,弃伪存真,认识终会改进与趋同。中国东部海拔2500m以下中低山地是否流行过第四纪冰川,是地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关键问题。2500m这个界线是周廷儒院士(1982)首先提出的。前辈地质学家、有多方面贡献的李四光院士认为:庐山、黄山、北京西山、鄂西、湘西、贵州、广西以至杭州附近都出现过第四纪冰川。他以庐山为样本,划分4次冰期,从1922年起,在中外专业书刊上,发表过10篇以上论文和专著,为很多研究者包括少数外国学者所接受和拥护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描述: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部分温冰川,平衡线下降800m以至1000~1200m。初步统计,包括周围高山在内冰川面积在35×104km2左右,为现代冰川的7.5倍,冰储量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变化24.2cm。其时,多年冻土分布范围亦大为发展,面积达220×104km2。海拔较低处季风降水量影响强烈的湖泊出现低水位或接近于干枯,海拔较高处季风影响微弱的高原中西部湖泊呈现低于间冰段、高于冰后期的次高水位,湖水含盐量普遍增加,柴达木出现多层石盐沉积。荒漠草原扩大,占领了高原大部分地面,森林退缩至高原东南缘狭长范围内
回顾“泥石流”科学研究的开创与科学普及
描述:顾:(顾人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人文地理学家)“冰川瀑发”是怎么会事,你是怎样把它变成”冰川泥石流”研究的?施:(施雅风,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誊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秋,我偕杜榕桓助理研究员到达拉萨,西藏自治区政府交通处徐总工程师迅即会我,严肃提出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川藏公路有几处”冰川爆发”,它断道阻车,危害严重,你们是研究冰川的,能否前往看看,想点办法.我也想看看藏东南冰川,特别是”冰川爆发”的奇特现象,当即约定杨宗辉工程师陪同往.次日傍晚到波密县城住下,又在次日晨,带上吃的,折返“冰川爆发”的古乡沟口,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