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轫之路上深深的辙痕:序《发轫之路:北海文学三十年》
-
描述:《南方文坛》自创刊以来始终把推介广西文艺作为办刊宗旨之一,尤其1996年改版以来,它以对中国当代文艺整体性的关怀和在宏观的全国背景上来关注广西文艺,化广西话题于各栏目中来研究和推介广西文艺。应各方要求,我们新开本栏目,进一步强化研究与推介广西本土文艺家,或文艺思潮与文艺现象,或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等等,以个案或专题研究的方式引导批评着力点,请国内名家或请本土批评家关注新人新作。热爱广西,研究广西,旨在建设广西。
-
三个“换……”
-
描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轫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新时期文学”,似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家,都感觉到中国文学界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萌生着一些新的因素。1984年年底在杭州展开的那场青年作家与评论家以《新时期文学:回顾与前瞻》为题的对话,可以说是应时而生的。三十年后,仍见有研究者提及这次座谈,认为它对1985年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影响巨大。甚至有论者认为,此
-
我的直升机科研经历:直升机设计师陈怡枢先生回忆录
-
描述:新中国的直升机航空工业是在引进并仿制生产苏联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步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通过仿制相继研制、生产了直-5、直-6等机型,这些早期直升机产品的研制生产,为后来我国直升机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成功研制出像武直-10、武直-19这样的尖端直升机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刊特约我国直升机设计师陈怡枢研究员撰写此文,作者曾参与过直-5、直-6等机型的研制工作,他的回忆描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早期直升机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
一本当代的《盛世危言》——评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之《富矿》
-
描述:或许因为我曾经在煤矿工作生活过十年,所以对叶炜的长篇小说《富矿》格外关注。但因为我离开矿山太久了,现在偶尔回去看看也就是蜻蜓点水,所以对现在矿山的情况都不甚了了。但看完叶炜的《富矿》以后,我觉得,他是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再现了今天矿山的风貌。虽然我对今天的矿山不了解,但是我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那种被压抑了很久的矿山被放出潘多拉盒子之后会是什么样。我也能想象得到,在乡村,在矿山周边贫瘠的土地上的农民们,他
-
我的日本夫人
-
描述:老伴松本米子去世1年来,我常梦见她,使我陷入我们共同生活几十年的回忆中。樱花盛开的时节年轻时,我在日本仙台的东北帝国大学留学。不久,认识了松本教授的爱女松本米子。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由恋爱而结婚,那年她23岁。对于我们的婚姻,她的父亲不太赞成,但是她的母亲很支持。在我们结婚时,因为害怕亲戚们嘲笑我是中国人,不敢暴露我的真实国籍。直到我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日本报纸都报道
-
难忘藏北找石油
-
描述: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给国家寻找新的石油能源,原地矿部新星石油公司中南石油地质局,在藏北高原的伦坡拉盆地组织开展物探、钻探、地质和实验协同作战的石油地质普查勘探项目。1994年4月下旬,我们从长沙出发,坐火车途经武汉、郑州、西安、兰州、西宁等五个省会城市,最后抵达青海西部重镇格尔木。那一年,我已是53岁,是地质大队进藏的三十多人中年龄最大的技术员。那时青藏铁路还未修建,海
-
“济公”游本昌:80岁卖房创业忙
-
描述:当我们哼起“鞋儿破,帽儿破……”歌曲时,一个嬉笑怒骂、惩恶扬善的济公形象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游本昌塑造的济公形象,早已在大家心中根深蒂固,成为经典。之后,“济公”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十年后,“济公”竞在八十多岁时拉起一个剧团,自己当起老板来。“文革”中炼过钢、种过田1933年9月,游本昌出生于上海。有人说他活
-
回忆“杭州座谈会”
-
描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轫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时期文学”,似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家,都感觉到中国文学界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萌生着一些新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1984年年底在杭州展开的那场青年作家与评论家的对话,是应运而生的。《新时期文学:回顾与前瞻》——会议的议题是平实的,却提供了话题纷呈的可能。然而会议的成功似乎还不能仅仅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