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显微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21例
描述: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生长方向将肿瘤分为2种类型:Ⅰ型(腹侧型)和Ⅱ型(背侧型);对于4例Ⅰ型患者选择远外侧入路,17例Ⅱ型患者选择枕下后正中入路。结果 21例患者肿瘤全切除18例(85.7%),次全切除3例。术后症状改善17例,病情稳定、无改善3例,病情恶化1例。1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的技巧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提高枕大孔区神经鞘瘤治疗水平的关键。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大肠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比
描述: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大肠癌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60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60例(开腹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术前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8~+、NK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腹腔镜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开腹手术小,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低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改良
描述: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改良,进一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临床创伤致前足背皮肤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前足背皮肤组织缺损伴肌腱、骨头、血管外露的理想方法 ,通过改良手术方法,更有利于皮瓣成活,恢复效果良好。
1例复发血管外皮细胞瘤病人行多部位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描述: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又称血管外膜细胞瘤,可多向分化,来源于脑膜间质的Zimmermann细胞,1942年由学者Stout等\'(1)\'发现并命名。根据2016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级,它属于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WHOⅡ级、Ⅲ级),可形成毛细血管壁和其后微小静脉,因此血供丰富,生长迅速。HPC可发生于人体各部位,多见于毛细
浅谈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
描述:目的 分析沟通技巧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的现有进行手术治疗的118名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9名病患除了常规护理之外,再加上沟通护理,与只用常规护理手段的59名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约为95.28%,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比试验组下降了30%.结论 手术室护理应用沟通方法可以病患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缓和医患之间的纠纷,实用价值十分显著.
关于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措施研究
描述:目的:探讨和研究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大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结合临床资料和统计,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防止护理人员的交叉感染;结果: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危险,极大地影响了和谐诊治环境的构建;结论:行之有效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预防,可以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切实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观察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紊乱并发症的效果
描述: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于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2-2020.2月收治的6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大便通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实验组的大便通便时间提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癌手术患者采用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可能因镇痛泵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有所提升,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实验中
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361例临床观察
描述:目的 探讨伴有眼球其他组织外伤的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各类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 361例 364眼 ,根据外伤性白内障及其他组织外伤的不同情况 ,分别采取伤口修复、眼前段结构重建、前路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观察并发症及出院时视力。结果 术后视力 <0 0 5者 72眼 ,0 0 5~ 0 2者 18眼 ,0 3~ 0 4者 10 7眼 ,0 5~ 0 9者 12 8眼 ,≥ 1 0者 2 6眼 ;儿童视力检查不合作者 13眼。结论 对伴有其他组织外伤的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采取相应的联合手术方式 ,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
描述:目的探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上岩斜区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20例,神经鞘瘤7例,表皮样囊肿5例。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15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偏瘫5例,失语3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麻痹7例,外展神经麻痹4例,面神经麻痹2例,听神经麻痹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值得推荐的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前应仔细研究影像学资料,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来决定是否采用此手术入路。
腹腔镜完全腹膜后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腰疝2例分析
描述:腰疝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腰背侧的腹壁疝,位于第12肋和髂嵴之间,患病率占所有腹外疝的1.5%~2.0%。腰疝分为先天性(20%)、原发性(55%)和继发性(25%)\'(1)\'。原发性腰疝更为常见,可以发生在腰上三角(Grynfeltt)或者腰下三角(Petit)。目前,治疗腰疝的手术方式众多,尚无金标准术式,常用的是开放式或者腹腔镜使用人工材料进行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2,3],腹腔镜手术需要进入腹腔分离腹膜前间隙。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