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综合护理干预在足浴治疗寒湿闭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描述:目的 探讨湿寒闭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足浴治疗中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中医科收入治疗的寒湿闭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65例与常规组59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足浴治疗;护理组患者在足浴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8%,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05%,护理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湿寒闭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足浴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有应用价值。
1例复发血管外皮细胞瘤病人行多部位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描述: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又称血管外膜细胞瘤,可多向分化,来源于脑膜间质的Zimmermann细胞,1942年由学者Stout等\'(1)\'发现并命名。根据2016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级,它属于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WHOⅡ级、Ⅲ级),可形成毛细血管壁和其后微小静脉,因此血供丰富,生长迅速。HPC可发生于人体各部位,多见于毛细
浅谈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
描述:目的 分析沟通技巧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的现有进行手术治疗的118名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9名病患除了常规护理之外,再加上沟通护理,与只用常规护理手段的59名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约为95.28%,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比试验组下降了30%.结论 手术室护理应用沟通方法可以病患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缓和医患之间的纠纷,实用价值十分显著.
关于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措施研究
描述:目的:探讨和研究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大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结合临床资料和统计,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防止护理人员的交叉感染;结果: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危险,极大地影响了和谐诊治环境的构建;结论:行之有效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预防,可以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切实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研究进展
描述:术后放疗是有效治疗鼻咽癌的方法之一,但易引起患者吞咽困难,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且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方法进行综述,认为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吞咽功能锻炼,有益于改善患者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相关性指甲毒性的护理干预
描述: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指甲毒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2例行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后出现指甲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给予指甲毒性对症护理。1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负性情绪,QLQ-3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并记录指甲毒性分级。结果两组干预1个月后HAMA、HAMD评分和指甲毒性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疼痛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甲毒性对症护理可改善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相关指甲毒性患者的负性情绪、指甲毒性分级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新进展
描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中心静脉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及耐药性等特点。本文主要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策略做一概述,以期为临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观察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紊乱并发症的效果
描述: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于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2-2020.2月收治的6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大便通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实验组的大便通便时间提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癌手术患者采用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可能因镇痛泵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有所提升,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实验中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前后对照研究
描述:目的:针对重症病人,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患者热卡达标情况和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在我院治疗的重症患者146人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19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重症患者进行分组,即常规组和早期组,每组73人.所有患者均为重症患者,在ICU病房接受对症的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支持的方法,早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的热卡达标率、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和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热卡达标情况较佳,常规组与之相比,热卡达标情况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早期组患者营养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较佳,常规组与之相比,各项指标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早期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常规组与之相比,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热卡达标率,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压疮风险预警护理用于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
描述:目的:分析压疮风险预警护理模式在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20年7月开始实施压疮风险预警护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2019年8月—2020年5月)、实施后(2020年7月—2021年3月)各收治的23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实施后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家属压疮知识知晓情况,实施后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阶段,采用压疮风险预警护理模式能够取得理想护理效果,该护理方法
上页 1 2 3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