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教师阻力化解策略
描述:教师阻力,影响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效果。应正视高职院校中教师阻力的各种表征,它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体现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艰巨性,也说明了改革过程的复杂性,需要从强化职教意识、规范教学要求、重视分类引导、组织团队合作、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积极化解。
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描述:高校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高校教师职业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道德的问题与解决路径——基于湖北省H高校的调研
描述: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体力量,其教学道德意识与行为对高等教育教学与大学生学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以湖北省H大学为例,基于学生的视角,通过14项指标对青年教师的教学道德展开问卷调查。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责任感弱,教学态度敷衍;教师对学生缺乏关怀,不以学生为本;学风浮躁,名利思想严重;日常教学中缺乏德育渗透。应在评价体制、责任划分、思想工作等方面进行改进。
基于美育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
描述: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育应该归属于美育领域之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渠道,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侧重于音乐知识以及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的讲解,而对于音乐的鉴赏环节、审美环节、评价环节在教学方面稍显薄弱,这也使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将音乐教学困顿于因音乐教材之中,常常运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只是片面地掌握音乐知识,无法内化其音乐的精髓,学生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反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利用周边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究
描述:长期以来,如何使用周边资源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一直都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核心与重点所在。不同的幼儿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所拥有的周边环境和周边资源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幼儿教师应当从周边资源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各项利用资源,构建富有生活化、特色化的园本课程,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教育硕士“U-T-S”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
描述:面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分化现象,大学谋求变革当前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成为必然选择,"U-T-S"协作型教师专业化道路成为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创设大学、地方教育研训机构与中小学的协同发展机制,"U-T-S"联合培养模式促进了理论、实践和指导的"三融通"。但"U-T-S"联动培养模式的全面实施受到变革意识和变革资源准备不足、变革各方内在文化冲突以及深度参与的缺少等诸多困境的制约,需要积极探寻各主体联动协作的利益契合点、建立平等互惠的"变革型伙伴关系"、打破三方制度壁垒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这是实现"U-T-S"联动共生、提高我国专业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抓手。
KPI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描述: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体,其教育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因此为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该文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分析,探讨KPI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以期能为其他高职学院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初探
描述: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线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由于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局限,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育人效果欠佳。只有发挥协同育人的效应,才能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形成超越自身作用的育人合力,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基于主成分及DEA模型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
描述:基于某高校2014年全校学生考试成绩数据和教学评价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以人力资源、课程门数和教学工作量作为投入因素,以学生平均成绩、教师评价总成绩和科研成果得分为产出要素,从投入与产出二维角度对某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客观地反映高校教师绩效的现实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出建议.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困境及其变革逻辑
描述: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属于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核心专业素质能力,其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息息相关;现阶段,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导向、学术考量倾向明显,缺乏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明确指向与规范举措,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掣肘。究其原因,以国家评价评估体系为主的外在制度环境诱发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异化,而内在"学术漂移"倾向引致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趋向学术本位。提升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存在着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层面的制度变革逻辑,包括创设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外部制度环境,深化省级政府责任落实、扩大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自主权,调整和完善应用型高校现行教师管理制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