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描述: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为黑质神经元丢失出现的纹状体多巴胺缺乏所致,黑质神经元胞内包涵体含有α-突触核苷聚集物,是PD的神经病理标志。PD包括一系列运动性与非运动性症状,但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多不能自行发现,且会影响工作、生活等,故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多通过患者的运动性症状来进行诊断,但发现后多为中晚期,患者预后不良。未来,随着对PD认识的逐渐深入,其诊断将更加完善。
-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研究现状
-
描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启动和暂停指标、活动方法、活动后效果、早期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活动可以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萎缩,促进肌肉恢复,改善肺功能,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谵妄发生率。因此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可行,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
童年记忆的书写和回顾性叙事的选择:论废名的早期小说创作
-
描述:废名早期小说钟情于童年记忆的书写,他喜欢把儿童设置为故事的主角,并且使用具有过去时间形态的生活经验做小说的题材。这一做法导致了他早期的小说写作多选择回顾性叙事视角讲述故事,这种选择既凸显出一个作家童年心灵体验作为重要资源被开发、被利用的状况,同时也表征了其对于作家文学审美追求并及诗化小说艺术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关键影响。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
描述: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的生命生活质量.脑卒中早期康复以运动功能康复为主,可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期康复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
中药超微粉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参数的影响
-
描述:为了研制和开发高效、安全、无污染的抗生素替代物作为断奶仔猪的饲料添加剂,本试验观察了饲喂添加中药超微粉(粒径30μm)日粮的21日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腹泻指数、血清生化参数和器官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该超微粉饲料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采食量、促进生长、降低料重比(P<0.05),能够显著防治早期断奶仔猪腹泻(P<0.05),其作用强于粘杆菌素或与其相当;超微粉组第1周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小于、Fe含量极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1),第2周乳酸含量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肌酐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第4周α-淀粉酶活性显著大于(P<0.05)、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小于其他2组(P<0.01),第2周和第4周P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上述血清生化参数的变化,与该中药超微粉的防病促生长作用有一定关系。
-
精氨酸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生长、组织形态及IL-2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描述:【目的】研究精氨酸对超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和肠道免疫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70头7日龄断奶的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14头,分别饲喂添加0.0%、0.2%、0.4%、0.6%和0.8%精氨酸的日粮。试验开始后第7天和第14天,每个处理分别选取6头猪屠宰取样,检测胃肠指数、小肠组织形态以及小肠I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第7天,添加精氨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胃和小肠以及小肠绒毛的生长(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IL-2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精氨酸能促进超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发育,阻止肠绒毛萎缩,提高肠道IL-2基因表达水平,增强肠道免疫功能。
-
观察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紊乱并发症的效果
-
描述: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于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2-2020.2月收治的6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大便通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实验组的大便通便时间提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癌手术患者采用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可能因镇痛泵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有所提升,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实验中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前后对照研究
-
描述:目的:针对重症病人,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患者热卡达标情况和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在我院治疗的重症患者146人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19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重症患者进行分组,即常规组和早期组,每组73人.所有患者均为重症患者,在ICU病房接受对症的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支持的方法,早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的热卡达标率、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和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热卡达标情况较佳,常规组与之相比,热卡达标情况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早期组患者营养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较佳,常规组与之相比,各项指标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早期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常规组与之相比,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热卡达标率,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
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
-
描述:古滑坡是斜坡长期复杂演化过程的产物,物质组成复杂、岩土力学性质特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扰动敏感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国内外发生了大量古滑坡复活导致的交通、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等灾难性事件,灾害风险日益严峻。通过梳理国内外古滑坡研究现状,总结了古滑坡区域发育规律及古滑坡判识研究、古滑坡体和古滑带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古滑坡的复活机理研究、古滑坡复活过程及其模拟分析、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结合当前防灾减灾需求,提出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是:(1)古滑坡自动化判识方法和准则;(2)基于新强度理论的古滑坡复活起滑机理;(3)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模型和评价方法。破解这些关键科学问题,将为重大工程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
基于InSAR技术的古滑坡复活早期识别方法研究 ——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
描述:近年来,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古滑坡复活呈现活跃趋势,并造成重大灾害损失,因此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大渡河流域为例,在古滑坡发育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SAR技术的古滑坡复活早期识别的一般步骤:①分析古滑坡及周边主要SAR数据源及其适宜性,制定最优InSAR监测方案;②通过InSAR综合观测,获得高质量的长时间序列变形,筛选显著变形部位(特征点);③根据特征点的时序变形曲线,进行古滑坡复活的演化阶段判别和稳定性预测。基于斋藤原理,提出了古滑坡复活的三段式演化过程;结合PS-InSAR监测的累积位移-时间曲线,提出了将弹性变形与匀速变形之间的拐点作为古滑坡复活的起点标志,把匀速变形向加速变形转变的拐点作为复活失稳的标志,为高山峡谷区隐蔽型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