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树轮资料重建祁连山东段冷龙岭1848年以来的干湿变化
-
描述:利用在祁连山东段冷龙岭青海云杉森林上限采集的树轮样芯,建立3个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资料的响应分析发现,上年9月到当年4月的降水量是冷龙岭上限云杉生长的限制因子。基于多元回归模型重建本区1848年以来的降水量,重建模型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5%,并用交叉检验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低通滤波序列显示冷龙岭过去近160 a经历了4次干期:1853—1857年,1877—1880年,1919—1931年,1974—1975年和4次湿润期:1869—1872年,1888—1892年,1950—1956年,1970—1972年。通过与祁连山中、西段的干旱序列对比得出,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祁连山山区东、西降水的低频变化具有一致性。MTM(Multi-taper method of spectrum analysis)周期分析显示冷龙岭降水量存在40 a左右和23 a的显著周期,研究结果表明,ENSO循环和东亚季风对冷龙岭降水量有着重要影响。
-
过去2 ka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描述:过去2 ka气候和环境变化是PAGES计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自该计划实施以来,各国科学家就近2 ka气候变化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陆续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介绍了研究的历史背景,然后从冰芯、树轮和历史文献三个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过去2 ka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关注了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在全球的空间表现特征.
-
石羊河上游地区树轮年表与NDVI关系分析
-
描述:在石羊河上游地区选择4个样点,采集160余根青海云杉样芯,经过固定、打磨、交叉定年和测量等工作,建立研究区的树轮宽度年表。利用美国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GIMMS/NDVI数据,建立研究区1982-2006年逐月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序列。发现研究区NDVI年内变化为单峰型,5-8月为生长季,年际间变化则有波动减少的趋势。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树轮年表与非生长季(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非生长季NDVI与非生长季的降水呈较明显负相关。分析NDVI与年表关系后发现,生长季NDVI与树轮年表相关性较差,而非生长季NDVI与年表相关性较好且为负相关(r=-0.667,p<0.01)。
-
近2000年都兰树轮10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中国其它地区温度代用 …
-
描述:提高分辨率的青海都兰树轮年表,将过去2000年的气候变化划分为230’S以前的高温期,240’S~800’S冷暖波动强烈的低温期,810’S~1070’S显著高温期,即中世纪暖期,1080’S~1880’S的低温期,其中包括1420’S~1870’S的小冰期,以及1890’S后的升温期。统计发现11次极端高温或低温事件,以及几次大的突变事件全部出现于中世纪之前,指示150’S~1100’S期间气候
-
高频光密度测量法在崆峒山树轮年表建立中的应用
-
描述:树木年轮是最常用的古气候代用指标之一,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信息。其中树轮宽度和密度是每年生长量必不可少的代用量测指标。但树木年轮宽度信息仅是表征树木的平均生长状况,其与气候关系复杂,所以树木的径向宽度生长数据并不能充分的用于气候变化重建;而树轮密度是树木细胞直径及木质部细胞壁厚度等结构的间接反映,其对于气候的响应则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已形成多种测量树轮密度变化值的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是X-ray密度测定法,但这种方法存在种种应用上的缺点。近年又形成一种新的树轮光密度值测定法-高频光密度测量法。尝试利用高频光密度测量法建立了甘肃崆峒山地区四种树轮密度年表,与史料、旱涝等级数据对比分析,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与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函数和响应函数分析,分析结果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并能从树木生理学上对分析结果给予解释,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