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胃小细胞癌1例
描述:1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因“反酸、嗳气不适1周”入院。糖尿病病史10年,目前诺和锐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查体:神清,左锁骨上淋巴结阴性,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min。直肠指检未及异常。辅助检查:电子胃镜示胃底病变。胃底见一大小约3 cm×3.5 cm的半球样隆起,中央凹陷,溃疡形成,有黏膜破坏。病理示(胃底)送检组织镜下
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进展
描述:本文从肝癌易感基因发现、炎症与肿瘤发生及其调控、p53与细胞凋亡调控、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标发现等方面,综述军事医学科学院近年来关于肿瘤研究的进展.
综合社会支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益处发现的研究分析
描述:社会支持作为一个多方位的变量和一种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与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和整体康复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者[1-5]设计了各种形式社会支持方式,试图改善患者康复状况。良好的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计划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支持系统不完善,术后患者面临各种不良反应导致的身心不适和生命质量降低等[4]。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益处发现有关。益处发现指癌症患者在经历癌症诊断和治疗后获得的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积极改变,这种积极改变是一种认知和行为的应对过程,能够为患者的生活带来益处。而有些研究是笼统地测量社会支持,在评估患者社会支持与益处发现的关系时应考虑个体主观感受的差异。本文将综合社会支持对乳腺癌患者益处分为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分别进行阐述,共同促进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
正念冥想在1例癌痛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描述:疼痛被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据研究统计约有1/3~2/3肿瘤患者伴有疼痛症状[1-2],我国肿瘤患者癌痛的发生率为40%~65%[3]。癌痛会引发患者出现疲乏、睡眠障碍、活动受限等躯体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其治疗计划顺利开展和生活质量[3-7]。
乳腺癌组织HER-2/neu和RECK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描述:目的:探讨HER-2/neu和RECK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7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HER-2/neu和RECK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乳腺癌组织HER-2/neu和RECK蛋白表达强度及阳性率差异,分析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HER-2/neu表达强度及阳性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RECK表达强度及阳性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和RECK表达强度及阳性率同TNM分期及肿瘤组织分化具有相关性,乳腺癌组织HER-2/neu和RECK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过度表达、RECK表达减弱或缺失的现象,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脑(脊)膜播散种植的诊断与治疗
描述: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发生脑(脊)膜播散种植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1例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发生脑(脊)膜播散种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措施。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1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全切除肿瘤,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7例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前复查MRI即发现脑(脊)膜播散种植,予以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好转;4例术后复查MRI未见脑(脊)膜播散种植,行常规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0个月),复查MRI显示脑(脊)膜播散种植。仅2例患者术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所有患者均行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发生脑(脊)膜播散种植者预后较差,MRI较脑脊液细胞学更为敏感,予放射治疗联合药物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46例临床分析
描述: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2月该院46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病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00 mL,平均所需时间156 min,平均术后恢复排气2.6 d,平均住院时间10.2 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出血2例。无切口感染、肠漏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VAS评分2.3分;1例患者发生排尿功能障碍,没有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随访3~27个月43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2例患者由于肿瘤广泛转移导致的全身器官功能衰竭,41例存活,生存率95.3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对排尿功能、性功能影响小,术后生存率高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OTSC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描述:[目的]应用OTSC治疗胃黏膜下肿瘤,评估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胃镜诊断的黏膜下肿瘤11例(肿瘤直径≤10 mm),所有病变均经超声内镜证实来源于固有肌层,内镜下将病变充分吸引至透明帽后释放OTSC,随后用圈套器置于病变基底,凝切,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并随内镜取出,术后3个月常规内镜随访。[结果]11例黏膜下肿瘤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术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术后11例肿瘤组织病理诊断为间质瘤8例、平滑肌瘤3例。[结论]应用OTSC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易掌握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尤其是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提供新的途径。
淋巴瘤并发髓系肿瘤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描述:淋巴肿瘤治疗过程中并发髓系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目前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研究中报道的发生率为6%~9%\'(1)\',但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研究尚不多见。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淋巴瘤并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病例资料例1,女,47岁。2016年9月因"胸痛1周"就诊于外院
原发性股骨平滑肌肉瘤1例分析
描述: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bone,PLB)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组织来源一般是骨髓腔内中等营养血管壁中层的平滑肌细胞或脉管周围的多功能性间叶细胞。发病年龄为9~90岁,高峰年龄为60~7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2013年1月28日因右膝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