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甲状腺癌累及颈总动脉的挽救性手术
-
描述:目的:探讨累及颈总动脉的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我院耳鼻咽喉科2006-07-2009-08期间收治的4例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CT示颈总动脉包裹于肿瘤中。其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2例。3例行全甲状腺全喉切除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切除肿瘤及累及气管,保留全喉及切除气管段之气管膜部及软骨,永久性气管造瘘,颈胸部皮瓣转移修补上纵隔气管壁。术中1例颈总动脉破裂行修补术。术后2例乳头状癌及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未作放、化疗,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补充放、化疗。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后6个月,未放化疗的1例低分化癌患者脊柱转移,1年后仍生存,1年半后失访。其余3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局部明显复发或全身转移。结论: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累及颈总动脉时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其中喉、气管结构应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保存,缺损气管段的修复在这类病例应放在次要的地位。
-
显微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21例
-
描述: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生长方向将肿瘤分为2种类型:Ⅰ型(腹侧型)和Ⅱ型(背侧型);对于4例Ⅰ型患者选择远外侧入路,17例Ⅱ型患者选择枕下后正中入路。结果 21例患者肿瘤全切除18例(85.7%),次全切除3例。术后症状改善17例,病情稳定、无改善3例,病情恶化1例。1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的技巧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提高枕大孔区神经鞘瘤治疗水平的关键。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大肠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比
-
描述: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大肠癌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60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60例(开腹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术前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8~+、NK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腹腔镜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开腹手术小,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低
-
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相关性指甲毒性的护理干预
-
描述: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指甲毒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2例行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后出现指甲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给予指甲毒性对症护理。1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负性情绪,QLQ-3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并记录指甲毒性分级。结果两组干预1个月后HAMA、HAMD评分和指甲毒性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疼痛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甲毒性对症护理可改善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相关指甲毒性患者的负性情绪、指甲毒性分级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两种修复方式在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
描述:目的 探讨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和室带下移两种修复方式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12月-2014年2月经病理确诊为喉癌、初次行喉部分切除术并采用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或(和)室带下移进行喉功能重建术的40例喉癌患者进行随访、病历资料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无1例失访。术后全部患者6~16 d恢复经口进食,无呛咳及误吸。拔除气管套管39例,拔管率为97.5%(39/40)。除1例患者术后电子喉镜提示喉腔狭窄外,其余患者喉腔均宽敞。所有患者均能利用新喉发音,无1例因喉腔闭锁导致发音失败。结论 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和室带下移这两种喉功能修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均能很好的重建喉腔形态,保留喉的生理功能,是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简便、有效方式。
-
尼妥珠单抗联合P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探索性研究
-
描述: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P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PF方案组给予顺铂80 mg/m2,静脉滴注,4周为1疗程;5-FU 750 mg/m2,持续24小时泵入×5天,4周为1疗程;联合组在PF组的基础上,给予尼妥珠单抗,第1周400 mg/(次·周),第2-8周200mg/(次·周),静脉滴注。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34.8%,疾病控制率为73.9%,均优于单纯PF方案组(21.7%和47.8%)(P<0.05);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的患者数少于PF组(P<0.05);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无进展生存率均长于P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
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
-
描述:目的探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上岩斜区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20例,神经鞘瘤7例,表皮样囊肿5例。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15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偏瘫5例,失语3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麻痹7例,外展神经麻痹4例,面神经麻痹2例,听神经麻痹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值得推荐的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前应仔细研究影像学资料,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来决定是否采用此手术入路。
-
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七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描述:浆细胞肿瘤(plasmacytoma)是克隆性的浆细胞增生,发生于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术前多易误诊。本文总结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盖骨浆细胞瘤,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43~72岁,平均54.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皮下软组织肿块(图1),位于顶骨2例,额骨2例,枕骨1例,顶枕
-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制的瘦素通路及上调的促炎症因子参与机制和阿托伐他汀的改善作用
-
描述:目的: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促炎症因子上调表达的参与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90例不稳定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p.o),以初诊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及血清促炎症因子瘦素及其受体OBR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8(IL-6/8)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时,阿托伐他汀组瘦素及其受体和TGF-β表达明显增高,而TNF-α、IL-6、IL-8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上调的TNF-α和异常的瘦素通路及IL-6改善老年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
免疫细胞与肿瘤微环境
-
描述: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肿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表明,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大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协同调控肿瘤生长、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本文就近年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功能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正确认识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发展更优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