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功率计的研制
-
描述:本文对超声功率计的原理、设备组成、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从理论到实践系统的阐述了功率计研制的各个模块,并分析需要改进的方面。
-
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超声与多层CT诊断的临床效果比较
-
描述: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超声与多层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7例,分别进行超声、多层CT及病理诊断,且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彩超检查阳性率为68.42%,多层CT检查阳性率为96.49%,病理检查阳性率为100.00%,彩超检查阳性率低于多层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脊柱及四肢关节疼痛的临床报告
-
描述: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脊柱及四肢疼痛的经验,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在疼痛康复领域的应用。方法:选择康复门诊脊柱及四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分患者460例,治疗前给予疼痛评分以及肌骨超声检查,并进行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后1周进行VAS评估。结果:460例患者治疗前VAS值5.93±1.48,治疗后VAS值3.33±1.1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对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可以成为疼痛康复门诊的主要手段。
-
超声和微波辅助果胶酶处理对果胶结构的影响
-
描述:以柑橘果胶为原料,对采用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果胶酶制备改性柑橘果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液相色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改性柑橘果胶和原柑橘果胶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波和微波处理改性果胶时均能有效提高果胶酶的降解效率,几种降解方式得到的果胶的重均分子质量均比原果胶(283 kDa)低56.18%以上。超声、微波作用能显著提高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GalA)的含量,微波处理酶解底物(MEPⅠ)、微波处理酶解产物(MEPⅡ)、超声波处理酶解底物(UEPⅠ)、超声波处理酶解产物(UEPⅡ)的GalA含量相比酶解果胶(39.57%)分别提高了52.31%、46.88%、66.69%、61.11%。不同的降解方法不改变果胶的单糖类型,但会使单糖的组成有差异,同时发现改性后果胶的主链和侧链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且酯化度减小。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果胶酶、微波、超声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柑橘果胶的微观结构。
-
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
-
描述:目的:探讨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小儿先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比较64层螺旋CT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血管和心脏结构性畸形能力,通过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的准确性,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64层螺旋CT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期间无特殊不适。全部病例均行手术确诊。而对于心内结构畸形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内结构性畸形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结论:64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以及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在小儿先心病诊断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
使用辐射力天平的超声治疗换能器的电声特性测量方法研究
-
描述:论述和规范了工作于200 kHz~10 MHz频率范围内的超声治疗换能器的基本电声特性和参数定义,诠释了它们的物理意义和相互关系,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辐射力和有效面积测量的发射换能器的电声参数的测量方法。对平面活塞型、球面聚焦型和圆柱面聚焦型换能器实施了测量,给出了实测结果。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研究
-
描述:对50只家兔(100眼)随机分组。一组施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施行普通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24小时和术后10天分别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的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探讨了细胞损伤的原因、程度和机制,提出了防治措施。
-
铜/铝极耳超声波焊接响应曲面优化分析
-
描述: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锂电池铜/铝极耳异质金属超声波焊接试验,使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对响应值影响显著的因子,建立多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采用SEM、EDS、XRD、3D景深显微分析及显微硬度仪研究最优参数下铜/铝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相结构、景深及硬度的变化规律,理解其连接机理和金属间化合物(IMCs)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拉剪力的影响有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最优参数下连接界面实现无缺陷完全结合;高应变率加快了连接界面析出厚度约8μm的Cu9Al4、CuAl和CuAl2IMCs相层;塑性变形在整个薄板厚度间传播,剧烈塑性变形促进了位错增殖,形成了由纳米晶和非晶相组成的过渡层;工件连接强度取决于机械互锁、纳米晶和非晶相过渡层与互扩散的综合作用。
-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干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1例报告
-
描述:脑卒中后由于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脑干、延髓的损伤,可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威胁生命。脑卒中发病后3d,吞咽障碍会影响42%—67%的患者,而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51%,其中脑干损伤引起环咽肌失弛缓症发病率为80%[1—2]。目前,国内外针对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3]有:(1)物理因子疗法: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技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