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数量与面积
描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震中的地区发生了Ms 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还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本研究基于震后航空像片与多源卫星遥感影像,辅以实地调查方法,在GIS平台支持下,对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进行了解译调查工作.截至本文完成,在约48 678 km2的滑坡影响区域内,圈定了48 007个地震诱发滑坡灾害,覆盖面积约711.8 km2,这一数据远高于目前已经发表的结果.解译调查结果表明,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类型多样,多沿发震断裂密集分布,形成多处地震堰塞湖.考虑到少部分地区遥感影像质量差且人员无法到达,估计汶川地震实际诱发滑坡数量超过50 000个,覆盖面积约达750 km2.全面客观地统计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数量与面积,对进一步研究地震滑坡空间分布、机理、评价预测,以及反推地震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描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各类新兴技术不断出现,在工程测绘领域更是引进了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的测绘技术。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为我国的测绘工程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是测绘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设施,是提高测绘成果现势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无人机遥感技术还为我国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促进着我国全面发展。文章重点就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新疆阿克陶县雅曼达坂地区遥感影像特征
描述:在深入了解、综合分析工作区已取得的地质、矿产等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landsat7、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进行多种图像增强处理和叠加运算,最大限度的圈定出该区块大范围的构造。另一方面以高分二号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建立遥感识别标志,对工作区地层、构造和侵入岩进行解译,编制1︰1万遥感地质解译图。
1509号台风灿鸿期间“朱家尖-嵊山”高频地波雷达数据分析
描述:2007年在朱家尖和嵊山布设了小型阵变频高频地波雷达,对共同覆盖范围内的舟山海域进行风、浪、流的业务化探测。2015年7月11日,1509号台风灿鸿在朱家尖沿海登陆,之后继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台风中心经过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海域。本文将台风期间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数据分别与定点浮标观测数据和ASCAT卫星遥感大面积风场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频地波雷达在台风期间较好地反映了舟山海域流场特征和风场分布情况,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数据精度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高频地波雷达在复杂海况条件下具有合格的探测性能。
基于RS和GIS的重庆市忠县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
描述:以重庆市忠县为研究区域,以1990、2015年的Landsat TM和Landsat TM8 OLI为主要数据源,基于RS和GIS并结合实地采样的土壤遥感调查数据,获取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并进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与时空动态演变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时期土壤侵蚀总体格局基本都是以微度侵蚀为主,1990、2015年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4.67%和54.88%,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三者之和分别为50.99%和41.59%;微度侵蚀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而其他侵蚀类型呈减少的趋势;剧烈侵蚀面积减少的幅度最大,为25.77%;轻度侵蚀减少的面积最大,为101.16 km2;微度侵蚀与轻度侵蚀之间的转换数量较大,转换相对剧烈,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与其他侵蚀类型之间转移变化量相对较小。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描述:本文将主要阐述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系统结构与技术特征,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提出该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WWSVDD多分类的遥感图像病害松树识别
描述:针对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中模糊数据域的误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权小波支持向量数据描述(WWSVDD)多分类方法,并应用于遥感图像病害松树识别.利用无人机搭载双光谱相机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提取地物特征,构建特征向量.用WWSVDD模型描述每类样本,根据待测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不同分布,分别采用最小相对距离法和隶属度函数法进行决策分类,从而实现病害松树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K近邻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多分类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识别病害松树方面准确性更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