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和县图书馆特色库!
降雨条件下残积土坡优先流特性的数值模拟
描述:基于双重渗透介质模型,结合大孔隙优先流模拟试验,对比了非饱和渗流与非饱和优先流的计算结果,并分析了雨强、持时、大孔隙域渗透系数(Ksf)、两域交界面处水力传导系数(Ksa)、团粒中心至大孔隙边界距离(a)、大孔隙与整个土体体积之比(wf)等参数对优先流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双重渗透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能反映非饱和优先流特性。2)非饱和优先流作用下边坡浅层湿润锋深度明显更大但浅表层基质域含水率更小,且相同位置的基质域含水率明显大于大孔隙域含水率。3)非饱和优先流模型得到的基质域湿润锋深度大于非饱和渗透模型计算值,但含水率呈相反趋势。4)增大Ksf、a、wf或减少Ksa,使两域间水分交换加快,靠近坡面处基质域体积含水率越大,湿润锋深度越小。研究成果可丰富降雨型滑坡渗流理论并支撑灾害防治。
四川宁南水塘村滑坡形成机理
描述:四川宁南县水塘村在同一黄土斜坡上发生过三次滑坡,最近一次滑坡发生在雨季持续降雨后,包括新的流滑和老滑坡的复活滑动,并且引起了前缘滑坡堆积体的复活。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通过室内饱和黄土的应力路径试验、饱和黄土与黏土的环剪试验和稳定性计算探讨了滑坡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灌溉与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发生于黄土层内的流滑型新滑坡是由于灌溉和强降雨入渗导致弱透水黏土层上部地下水位上升、饱和黄土层孔隙水压力增大发生的静态液化;对于滑动型老滑坡复活,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强降雨在滑体中的入渗导致黏土层上部地下水上升,降低了老滑坡稳定性,致使老滑坡沿已有滑面复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