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手术如何选择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
描述: 骨折大多发生在小儿和老年人,部分中年人及青年人也会出现骨折现象.骨折患者大多是某一位置发生骨折情况,部分骨折患者存在多发部位骨折状况.如果骨折患者接受尽早处理干预,大多骨折患者可以恢复其机体功能,少数骨折患者存在后遗症现象.手术为骨折患者常用的一种临床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骨折患者在实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予以麻醉处理,骨折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包含全身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方法等,而选取合适麻醉方式十分关键,有助于保证骨折患者的手术顺利实行.下面主要针对骨折手术患者选择全身麻醉好还是选择局部麻醉好予以讲述.
一例犬股骨骨折 的手术治疗
描述: 通过询问病史、术前检查、X线检查等方法对1只3月龄阿拉斯加幼犬股骨骨折进行诊断,并采用髓内针结合钢丝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经输液、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调养,犬只病情得到明显改善,1个月后基本可以正常行走。
针对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采用DR与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描述: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与多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4例,分别对其开展DR与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骨折类型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98.6%,DR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86.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骨折分型诊断中两种方式的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准确表现胫骨平台患者的损伤部位与程度,其临床诊断价值优于DR。
针对肋骨骨折 患者采用CT三维技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描述: 目的:探讨针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CT三维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 年11月~2014 年11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79例,分别开展常规CT、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R)与三维CT等临床检查,比较3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CT三维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本组患者经CT三维技术检查后均确诊骨折部位共174处,三维CT诊断为肋骨骨折共7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9 .9%,显著高于DR与常规CT诊断符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针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CT三维技术诊断具有满意的准确程度,可全面应用于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效果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经后内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
描述: 目的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对2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男11例,女13例;年龄21~42岁,平均27.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7例;右侧14例,左侧1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10例。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8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手术效果满意,关节功能恢复好。
单纯性眼眶内侧壁骨折 的诊断与法医学鉴定
描述: 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经常要涉及到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眼部损伤,其中眼眶内侧壁骨折又是在眼部损伤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损伤类型,笔者在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工作了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单纯性眼眶内侧壁骨折案例共计50例进行分析,找出其损伤的特点,并将其在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MSCT联合VR CPR在肋骨 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 中的应用
描述: 目的 探讨MSCT轴位5mm扫描联合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在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周内临床有明确胸部外伤史患者106例,应用MSCT容积轴位5mm扫描,并对疼痛区的肋骨、肋软骨行VR、CPR后处理,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常规MSCT5mm轴位图像(对照组)与常规MSCT5mm轴位图像联合VR、CPR图像(观察组)进行分组诊断,排除完全性骨折,比较两组双侧不完全性骨折的根数、处数.结果 106例患者中,排除完全性骨折后,对照组发现125根(126处)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观察组发现204根(217处)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轴位5mm扫描结合VR、CPR能显著提高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的检出率,是有效而相对快捷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开放性骨折 创面采用VSD治疗对hs-CRP,PCT及WBC水平的调节作用
描述: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创面采用VSD治疗对hs-CRP,PCT及WBC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对象开放性骨折创面(n=30),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15,采用传统局部换药治疗)与观察组(n=15,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炎性因子与WB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hs-CRP、PCT、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VSD治疗开放性骨折创面,能获得较为良好的疗效,值得应用
肋骨骨折 MSCT诊断不当原因分析
描述: 目的:总结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不当的原因,提高MSCT检查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和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资料。首次MSCT在骨折后1周内进行,并于创伤2周后复查。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说明两次(首次及复查诊断)诊断结果存在差异。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在已知复查骨折数目的前提下,分析首次MSCT骨折数目不同的原因。对其原因分三类,即漏诊、误诊及假阴性。结果:173例病患者中,首次MSCT共检出肋骨骨折552处,复查MSCT共检出肋骨骨折729处。两次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7.881,P<0.01)。复查MSCT诊断比首次多了213处,其中漏诊83处,占38.96%,误诊18处,占8.45%,假阴性112处,占52.58%。结论:MSCT诊断肋骨骨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仔细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随访复查。
双侧双平面穿刺中柱锚定PKP治疗Kummell病临床疗效观察
描述: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双平面椎弓根穿刺骨水泥中柱锚定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Kummell病的患者,采用双侧双平面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使骨水泥在椎体裂隙腔内弥散并中柱锚定的方法。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天、末次随访的VAS和ODI值,记录术前、术后3天、末次随访时患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及患椎Cobb角,记录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松动移位等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等,评定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患者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伤椎前缘丢失高度百分比及伤椎Cobb角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出椎体共9例,未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等临床症状,所有椎体随访期间未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肺栓塞、过水泥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侧双平面穿刺中柱锚定PKP术治疗Kummell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手术简单,对患者的基础要求低,适合老年患者,近期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