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
-
描述: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研究,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骨质疏松患者218名,根据患者是否主动就医的行为,分为主动组(n=102)和非主动组(n=11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影响因素,并对主动组及非主动组进行干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主动组与非主动组发生骨折的概率、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事业单位人员、经济收入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合并癌症、无养老保险等是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非事业单位人员、经济收入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合并癌症、无养老保险等是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这类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必要时给予饮食、药物、运动等干预。
-
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照护需求量表的编制
-
描述:目的编制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照护需求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采用文献回顾、质性研究、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预调查构建初始量表。选取220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经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形成正式量表。结果正式需求量表包括4个维度3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方差总贡献率73.270%;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80,分半信度系数为0.954。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0~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测试量表中各因子的平均方差萃取值为0.527~0.826,组合信度值为0.760~0.973。结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照护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照护需求的适宜工具。
-
经股骨大粗隆顶点进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
-
描述:目的 探讨经股骨大粗隆顶点进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01-06—2011-06采用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163例,其中131例由梨状窝开口进钉,32例于股骨大粗隆顶点开口进钉。结果 经股骨大粗隆顶点进钉较经梨状窝开口手术时间平均减少30 min。远端锁钉安置准确,杜绝了严重的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尾帽安装更方便,骨折愈合后取钉更容易。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经股骨大粗隆顶点进钉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对股骨颈干扰小等优点。
-
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
描述:目的:对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76例患者分为甲组(n=38)和乙组(n=38)。对甲组患者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对乙组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进行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更长,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多,P0.05。在术后的1个月时,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更高,其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更快,P<0.05。结论:与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相比,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更好,可显著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其髋关节血管的重建。但是,该术式可延长治疗的时间,增加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
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
描述: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兴化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然后观察其伤椎的高度、脊柱的Cobb角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这62例患者伤椎的高度均高于术前,其脊柱的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这62例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恢复其伤椎的高度和脊柱的Cobb角,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