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通粉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
描述: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实验组相同灌注点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相同时间点模型组ICAM-1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血栓通粉针可能通过降低ICAM-1在缺血区的表达,抑制其局部的炎症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1-MCP处理对凯特杏室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
描述:在(20±0.5)℃条件下,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凯特杏采后果实品质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显著抑制凯特杏果实乙烯释放量的上升;能有效延迟果实软化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提高杏果皮色泽亮度,抑制果实转黄;以1.0μL/L 1-MCP保鲜效果最好,最长贮藏期不超过15天,杏果实商品价值较好。
-
肠道小肽吸收利用机制及其营养功能
-
描述: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其吸收在总饲粮蛋白质的吸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肠道对小肽的吸收利用及其调控机制,肠道小肽感应与胃肠激素分泌和摄食调控,肠道小肽利用对肠道健康的调控,以及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
小G蛋白对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
-
描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调控分子,通过磷酸化作用调控细胞内mRNA的翻译,参与膜蛋白转运、蛋白质降解、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和核糖体合成等.不同家族的小G蛋白,如Rheb、Rag、RalA、Rac1和Rab5,在调控mTOR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heb结合并直接激活mTOR,Rag和Rac1介导mTOR的定位,RalA通过磷脂酸的产生间接激活mTOR,Rab5调控mTORC1的活化和定位.本文将围绕近年来发现的多种小G蛋白家族成员参与调控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MCP和乙烯脱除剂对嘎啦苹果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
描述:以嘎啦苹果为试材,研究1-MCP与乙烯脱除剂不同处理对0℃贮藏180 d的果实生理与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较持久地抑制果实的乙烯合成,进而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保持果实品质,其中,1.0μL·L-1浓度1-MCP处理的嘎啦苹果可贮藏180 d,0.5μL·L-1浓度的1-MCP处理可贮藏150 d;乙烯脱除剂处理在贮藏前期对抑制果实乙烯合成、延缓衰老也有较好的作用,其中MA+2袋乙烯脱除剂处理可贮藏150 d,MA+1袋乙烯脱除剂处理可贮藏120 d;对照果实(MA贮藏)衰老较快,0℃条件下仅能贮藏90 d。
-
不同贮藏温度下1-MCP处理对凯特杏采后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
描述:采用浓度为1.0μL·L-1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凯特杏果实16 h后,将其分别于(20±0.5)℃和(8±0.5)℃条件下贮藏15 d,研究1-MCP处理对杏果实采后生理、品质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贮藏温度下,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凯特杏果实的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量,有效延迟果实软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果面色泽亮度,抑制果实转黄,提高好果率,8℃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经1-MCP处理后,(20±0.5)℃下凯特杏果实具有商品性的时间可达7~10 d,(8±0.5)℃下凯特杏果实具有商品性的时间可达15 d。
-
Drp-1调节LPS脓毒血症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研究
-
描述:目的:探讨发动蛋白-1(Dynamin-1, Drp-1)在脓毒血症诱导肾小管自噬中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采用雷帕霉素、3-MA、氯喹或NAC处理NRK-52E细胞后,进行免疫荧光、Drp-1、LC3-Ⅱ转录和蛋白水平检测。构建过表达Drp-1或Drp-1-shRNA的慢病毒,感染NRK-52E细胞,检测Drp-1、LC3-Ⅱ转录和蛋白表达量。结果:确定1μg/ml的LPS浓度干预24 h作为建立NRK-52E细胞损伤模型的干预条件。与对照组相比,LPS浓度依赖性降低NRK-52E细胞的存活率,增加Drp-1的表达(P<0.05)。干扰或过表达Drp-1能够的表达后可观察到自噬增强或减,Drp-1可调节由LPS诱导的自噬。结论:Drp-1能够调节脓毒血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
-
一种2-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
描述:以2-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并对其进行了1H NMR1、3C NMR表征并确认,然后进行了催化酯交换反应及重复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1-丁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是酯交换反应较为理想的绿色溶液催化剂,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其催化的酯交换反应最佳原料配比为1∶0.3;最佳反应时间在8 h;最佳催化剂用量为6%,该离子液体经重复利用后,其催化效能几乎不变.
-
鼠李糖乳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
-
描述:目的 探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GG组及AR组,每组各10只。采用Luminex法检测各组血清IL-4、IL-10和IFN-γ水平。ELISA测血清OVA特异性IgE(OVA-s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 与AR组比较,LGG可明显降低血清IL-4、IL-10及OVA-SIgE水平(P<0.05),提高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T细胞比例(P<0.05);LGG组血清IFN-γ水平与A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 LGG能通过抑制Th2细胞反应及增强CD4+CD25+T细胞活性发挥抗过敏作用。
-
补充维生素B1,中老年人易忽视
-
描述:维生素B1成营养短板中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开始减弱,食欲下降,对食物常多加挑剔,难以完全按照饮食金字塔指南来科学、均衡地选择饮食,如此或多或少地,就很容易造成营养缺失。而其中,缺乏维生素B1最为普嫡。因为维生素B1缺乏者在早期并没有特殊的症状表现,而检测人体中的维生素B1含量又比较繁杂,它不像电解质、血糖那样,立刻就能存医院做检测,因此大多数医院并未开展维生素B1体检项目。这就为维生素B1成为很多人的营养短板,创设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