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

  • 发布时间:2022-07-28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44

 

【腔调·生活】


戏曲唱的是老百姓的腔调,讲的是老百姓的故事。它们源于民间,源于生活。声音一出,我们就能猜出这是哪儿的戏、哪儿的曲。无论是表演的内容,还是所用的语言,全都浸润着人间的烟火,蘸满了土地的芬芳。非遗中丰富的戏曲项目,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宝藏,是民族民间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

此次影展中,我们选择其中的一部向大家介绍:


刘永安—木偶戏(邵阳布袋戏)—湖南

图片

刘永安,1946年出生,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邵阳布袋木偶戏,当地俗称“被窝戏”,又名“扁担戏”,是邵阳县塘渡口、九公桥一带最具民间娱乐文化代表性的项目之一。邵阳布袋戏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传承了几百年前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一个艺人一副戏担,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剧团”。在“戏窝子”长大的刘永安是刘氏家族的第十八代传人,1977年正式开始学习邵阳布袋戏。1978年从叔父手里接过戏担,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江湖生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布袋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老艺人转行或隐退,刘永安却选择了坚守,至今依旧从事邵阳布袋戏的演出、教学工作。


【手艺•匠心】


几百年沉淀一门手艺
几十年磨炼一位匠人
寂寞 专注

枯燥 耐心
摆在您面前的是手上的艺
更是匠人的心

传统手工艺不仅饱含着传统工艺技术的匠人智慧,还蕴含着中国文化中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我国的手工艺门类繁多,每一件都是浸染岁月的文化瑰宝。在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精美绝伦的生活器物、工艺品背后,是一辈子守护一门手艺的传承人,是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之心,是对技艺精益求精的锤炼、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此次影展中,我们选择其中的二部向大家介绍:


①张秀芳—剪纸(扬州剪纸)—江苏

图片

张秀芳,1943年出生,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扬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张秀芳出生于扬州张氏剪纸世家,13岁开始学习扬州剪纸,是张氏剪纸的第六代传人。张秀芳的剪纸在继承老一辈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多用镂空技法,内容多以花鸟鱼虫为主,线条婉转流畅,构图精巧雅致。代表作品有《琼花》《鸟语花香》《五十云鹤挂屏》等。

②黄云鹏—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


图片黄云鹏,1942年出生,男,汉族,江西丰城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制瓷手工技艺体系也基本完善,采矿、淘洗、制不、练泥、陈腐、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烧窑、画红、烧炉、选瓷、包装等工序环环紧扣,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能工巧匠辈出,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1966年,黄云鹏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景德镇市陶瓷馆从事古陶瓷研究等工作,有着丰富的古窑址调查经历。黄云鹏注重从生活中和研究中吸取艺术创作的灵感,成为一代仿古瓷大师。

【吉祥•人生】


什么是生活
身有所栖
什么是文化
心有所安
医药  武术
节日  故事
带给我们的是
身体的健康和内心的安宁
这是生活的起点
也是文化的终点


什么是吉祥人生?除了消除疫患、解除病痛、身心健康,还要有敬畏之心,追求精神的富足。非遗蕴含着人们对健康的希冀、对信念的坚守、对吉祥人生的追求。有的非遗项目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身健体的武术、济世救人的中医、热闹的元宵灯会等。然而,有的非遗项目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比如“土家族梯玛歌”、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这些非遗的历史,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同样也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此次影展中,我们选择其中的二部向大家介绍:


①牛玉亮—口技—北京


图片

牛玉亮,1938年出生,男,汉族,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口技属乔装类杂技项目,主要运用人体的口、齿、唇、舌、喉等部位,用复杂的发声方法,模仿风雨雷电、动物鸣叫、乐器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该项目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人们为了狩猎而进行的声音模仿。旧时口技在屏障后表演,称“隔壁戏”,清末由幕后走向舞台。牛玉亮自幼酷爱口技艺术,1956年拜上海杂技团口技表演艺术家周志成先生为师,并深得师叔孙泰的培养。1960年进入北京杂技团,后进入中国杂技团,担任口技演员,直至退休。从艺以来,牛玉亮先后到50多个国家演出100余次,撰写出版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口技专著《中国口技》。

②朱天才—太极拳(陈氏太级拳)—河南


图片

朱天才,1945年出生,男,汉族,河南温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级拳)代表性传承人。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是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独特运动方式,其中蕴藏着东方哲学的深刻内涵,数百年来已衍生出广播海内外的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陈氏太极拳出现于明末清初,系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而成的。朱天才1955年开始学习太极拳,1958年拜陈照丕为师,1973年拜陈照奎为师。他是国家高级武术教练,讲学传拳几十年,入室弟子500余人,其中4人已是太极拳名师。他编著了《陈家沟太极拳》《秘传陈家沟太极拳歌诀》等书,并录制了《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等多种音像制品。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

我们试图通过影像的记录,

留住非遗传承人易逝的韶华,

留住他们历经时光打磨的精湛技艺。

愿光影中的非遗伴随你我共度眼前困难,

让我们共同感受

传统文化蕴藏的力量和精神信仰,

携手拥抱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