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朱柏庐先生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家训,叫做《朱子家训》,全文一共六百三十四个字,两两对仗,在当时算是一本启蒙读物。但你可别小瞧了这样一本小册子,它里面的内容绝对是妥妥的“干货”。《朱子家训》里面讲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卫生到教育,从饮食到孝道,每一项它都列出了详细的“操作指南”。
我们就拿“勤俭持家”这个例子来说,《朱子家训》的第二句就告诫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勤俭,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良好品质,一个家庭想要拥有长远的幸福和安定,勤俭节约总是不会错的。在古时候的中原地区,还有这样一个关于勤俭的故事。据说那时候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农民,名叫吴成,他一生辛勤耕作,日子过得十分美满。临终的时候,他把两个儿子叫到了床前,将一块写着“勤俭”的匾额给了他们,吴成反复叮嘱儿子们,这两个字是人一生最宝贵的品质,想要生活幸福圆满,就必须将这两个字时刻铭记在心。
两个儿子一看,这个写着“勤俭”的匾额如此重要,谁也不愿意撒手,最后两人决定,把这个匾额拦腰砍断,一人一半,就这样,哥哥拿到了一个“勤”字,弟弟拿到了一个“俭”字,兄弟两人都按照自家匾额上的训导来过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