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
红色记忆
泰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泰和的革命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缔造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一首首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泰和壮歌,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泰和篇章。
党史专题篇
红二十军两次攻打泰和县城
1930年的夏天,河东苏区己经巩固,党领导革命的农民武装——赤卫队,多次打垮了靖卫团的进攻,农村革命阵地不断扩大,大部分地方的反动武装和土豪劣绅都逃到县城,他们与城里的国民党右派相互团结,串通一气密谋策划,企图作垂死的挣扎。面对这伙反动透顶的敌人,苏区人民纷纷要求进攻县城,推翻国民党在泰和的反动统冶,严惩这伙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吸血鬼。
东固是赣西南革命的中心,和泰和县是山水相连,那里有一支地方红军二十军,为了支援泰和人民的革命斗争,1930年6月22日,红二十军两三千人第一次帮助泰和赤卫队攻打泰和县城。
在泰和赤卫队的配合下,红二十军从印霞江渡河,经仓岭、沿溪向县城进攻。为了确保攻城胜利,在县委的领导下,赤卫队在山东王家、文田、东岳府、杏岭一带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并积极组织群众准备进攻器械,如楼梯、火把、土炮,还组织了救护队、担架队等。同时县委又派胡永淦、车文寿等潜入城内,动员居民和店员作内应,并张贴“欢迎红军打进城来!”、“活捉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等标语。一切准备停当,红军的先遣部队迅速到达北门郊外,敌人见状,即刻紧闭城门登城防守。此时,大部红军与赤卫队赶到,将县城层层围住。入夜开始攻城,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用几百张梯子爬墙登城,敌人用煤油浸湿棉被放在城墙上,红军一上就点火,熊熊大火,浓浓黑烟,妄图把红军战士堵在城墙外,但是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个个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不顾生命危险,一心浴血奋战,敌人被战士这种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吓得个个手软胆丧,惊恐万状,呆如木鸡,不敢露头。一次,敌军一个姓胡的教官上城巡视,他的头稍一露出,就被红军一枪打死;又一次,敌军的副分队长和我登城战士夺一梭镖,被我战士一拖,头露城外,我军又一枪把他击毙。
第二天白天我军休息,有时放几枪以吓敌军。敌人见红军未退,终日惊惶不安,便强迫每户派一男丁守城,不去的就打得半死,到了晚上我军又发起总攻势,开展激烈战斗,这样激战了三个晚上。到第三天晚上,总攻击一开始,我军登上城外楼房据以射击,敌人就从城上拋出点着了火的棉絮来烧屋。无奈,红军又爬上娘娘庙门口的塔顶,俯击城内,虽然给敌军以沉痛的打击,但因敌军把住城内要塞,红军无法入城。
25 日拂晓,反动分子周丕盛请来的高功(桥头)曾仁德、高德(禾市)蒋竹书的靖卫团,从玉华山摸索下来夹攻,红军见城一时不能攻下,敌援又到,便开始退后。这次攻城,由于事先了解城内敌人不多,红二十军领导人产生了骄傲轻敌情绪和稳操胜券慢慢来的思想,过河后,没有采取积极迅速攻城的措施,使敌人得到了消息,作好充分的准备并派人出去请来援兵,所以,第一次攻打县城失利。
红军回到河东后,一方面进行休整,部署兵力,再行攻城;另一方面对敌采取“调虎离山,分散动摇”的办法来瓦解敌人。这期间,县赤卫队日夜在南门、三溪头、沿溪渡一带放枪,声东击西,并大造渡江攻城的舆论,使敌军摸不清头脑,迫使他们调动频繁,东防西堵。同时,红三十军又派胡永淦等同志潜入城内,配合河东游击队的行动,并在城内放出空气:“红军就要过河了!”“反动派日子不长了!”因此,城内群众都议论纷纷,消息不断更新,人心浮动,敌军提心吊胆,城门时开时闭,有时半掩半开,豪绅地主惶惶然如丧家之大,有的急急离城逃避。
这次攻城吸取了上次攻城失利的教训,采取“快”、“准”、“猛”的战术。为了安全渡江,红军以“南明北暗”的表面声势迷惑敌人,即派一小支队伍在沿溪和南门对岸佯作渡江,赤卫队在河边呐喊助威,引起敌人把县城内仅有的一支朱国璋的靖卫团即时开往沿溪渡去截击,企图乘我军不备,半渡而击之。
1930 年7月19日夜晚,红二十军前来攻城之时,泰和县沙溪靖卫团全体官兵在团长杨超的率领下,举行了起义(50余人,40余枝枪),21 日这支地方武装编入红二十军一七三团。22日,渡过赣江,参加第二次攻打泰和县城的战斗。
7月23日夜晚,红二十军和赤卫队的主力浩浩荡荡从老浒坑和印霞江渡过了赣江,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沿溪。24 日上午8时,红二十军进至山东村,拊击敌后,靖卫团官兵来不及抵抗,被歼过半,红二十军缴获步枪几十枝,逼得残敌跳河的跳河,被打死的被打死,逃窜的逃窜。朱国璋化妆成伙夫和少数残匪,沿河窜回城里。红军乘胜追杀,从狗子脑直扑县城。这时,敌县长不敢应战,率领残兵败将向马家洲逃命。这时攻城红二十军一枪不发进入了县城,城内贫民沿街放鞭炮欢迎,革命的红旗插上了泰和城头,河西人民盼望己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红二十军进城后,一面继续肃清残敌,一面在城内和郊区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并通过商会发出36封信,向各大商店写捐,最多的捐了 1000 元,最少的也有100元,充实了红二十军的经费。两天以后,红二十军离开泰和。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