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
红色记忆
泰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泰和的革命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缔造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一首首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泰和壮歌,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泰和篇章。
党史专题篇
遂万泰县的建立及其活动
在第四次反 “围剿” 期间,湘赣苏区红八军在以泰和碧江洲(即碧溪)为中心的一带地方活动了一段时间,开辟了一块新苏区,湘赣省委遵照苏区中央局指示决定设立遂万泰县,遂万泰县是湘赣苏区的组成部分。
(一)遂万泰县的建立
1932年12 月,蔡会文、萧克领导的红八军,在牵制敌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打通河西湘赣苏区与河东中央苏区的联系,来到遂万泰三县边界地方开展活动,开辟了扩大苏区。
1933年2月,湘赣省委、省苏也抽调了一批干部组成遂万泰工作团,以刘正西为负责人,进入碧江洲,配合红八军活动,开辟遂万泰新苏区。工作团分为6个工作组,分头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基层苏维埃政权。通过大半年的艰苦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先后在碧溪与永新、井冈山相连地区的18个乡,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这18个乡是:泰和的碧溪、曲尺、泮塘、游家、江边、田南;永新的牛田、冠上、西村、小枧、白沙、上坪;井冈山的石门、厦坪、长塘、拿山、茶坪、宝石。此外,遂川、万安边界靠近碧溪的部分农村,也派了代表来接头闹革命。
在这个基础上,湘赣省委、省苏决定成立遂万泰县。1933年10月,遂万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碧溪厚冈村成立,县委书记为谭桂云,县苏主席为刘正西,同时,成立了少共、妇女、拥苏反帝大同盟等群众组织,建立了遂万泰游击队。红八军离开遂万泰地区后,湘赣省军区四分区领导的万泰独立营驻在碧江洲,担负保卫和发展遂万泰苏区的任务。
(二)遂万泰县的主要斗争活动
在遂万泰县委、县苏的领导下,遂万泰苏区的干部群众和革命武装,为粉碎敌人的反革命 “围剿”,巩固和发展苏区,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和斗争。
遂万泰县是新开辟的苏区,位于湘赣苏区东部边缘,与大片的白区相接,是敌我对峙、斗争激烈的拉锯地带。遂万泰县的武装和工作人员,常常去白区游击,打击靖卫团,发动群众。靖卫团也常常窜入苏区骚扰破坏,裹挟群众逃往白区。双方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军事斗争是遂万泰苏区的一项主要斗争。例如,1933年12月,津洞的靖卫团勾结永新关北靖卫团,共数百人,乘万泰独立营离开碧江洲之机,袭击县委、县苏驻地,遂万泰游击队和工作人员奋勇抵抗,打死打伤了一部分敌人,但由于敌不寡众,遭到惨重损失,60多人战死,50 多人被俘,被俘人员除个别人外也全被杀害。这个事件(当时称 “碧江事件”)发生后,湘赣省军区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四分区也组织力量积极打击靖卫团,于1934年1月在新屋下消灭靖卫团一大半,缴枪 40 余支,俘敌30多人,取得一次大的胜利。
在对敌人斗争频繁的情况下,遂万泰县还开展了各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的是:开展土地革命,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在全县进行了查田、分田(由于形势的变化,部分地方还没有来得及把田分给农民)。开展经济、文化建设,发动群众搞好生产,发行苏区建设公债,厚冈设立了供销合作社,办起了列宁小学和马列主义研究室。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军事“围剿”,动员群众积极参加红军,完成扩大红军的任务,积极筹粮筹款,保障红军的供给。此外,遂万泰县是沟通湘赣苏区与中央苏区的重要秘密交通路线之一,多次完成了掩护两个苏区之间人员、物资来往的任务。
(三)遂万泰县的消失
由于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国剿”的失利,苏区日益被分割缩小。1934年7、8月,湘赣主力红军红六军团转移到碧江洲一带后,奉令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离开了江西。此后,湘赣苏区的反 “国剿”斗争进入更加艰苦的阶段。9、10月间,敌王育英旅进攻遂万泰苏区,苏区军民在香炉寨等要隘修筑了许多碉堡,进行顽强抵抗,敌军难以攻下,调来飞机助战,投弹轰炸,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遂万泰苏区终于被敌军占领。
遂万泰县的斗争是湘赣苏区斗争的一个部分,历时近两年,其斗争是极为艰苦的,为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