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
红色记忆
泰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泰和的革命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缔造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一首首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泰和壮歌,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泰和篇章。
党史专题篇
白云山战斗概况
白云山战斗发生在蒋介石进攻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期间。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从5月17日至31日,15天内,由东固、富田向东转战,连续打了5个胜仗,横扫700里,歼敌3万余人,缴枪2 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的这次军事“围剿”。白云山战斗是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激烈、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战后,毛泽东满怀着胜利喜悦的心情填写了一首豪情奔放的词: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白云山战斗的概况是这样的:
1930年12月16日,蒋介石纠集 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30日,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把敌人引到根据地内,在永丰县龙冈打下了大胜仗,毙伤俘敌近万人,缴获各种武器9 千多件,并活捉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接着,红军乘胜追击,粉碎了国民党的这次“围剿”,震动了全国。
然而,蒋介石灭红军之心急迫,继续与红军为敌,于 1931年4月重新调兵遣将纠集 20万兵力,任命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的战术,第二次进犯中央苏区,敌人的兵力部署是: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两个师在兴国;王金钰五路军的5个师进吉安、吉水、泰和、永丰一带;孙连仲二十六军2个师调宜黄、乐安地区;朱绍良八路军的 3个师驻南丰、广昌;五十六师刘和鼎仍据福建建宁。这样,国民党军队从赣江边一直延伸到福建的建宁,构成了一条800 里长的弧形阵线,处处修筑碉堡,步步向我苏区推进,妄图把红军围歼在根据地内。
毛泽东、朱德从实际出发,主张先打已进入富田境内的国民党第五路军,然后再由西向东横扫过去。第五路军虽有5个师的兵力,是这次“围剿”的主力,但是,他们从北方刚到,人地生疏,水土不服,不适应进行山区作战。各部队凑合成数,彼此猜疑,各怀鬼胎,加上他们对红军十分恐惧,士气不振,易于攻垮,毛泽东、朱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样,第二次反“围剿”的方针就定下来了,决定先打进驻富田境的王金钰、公秉藩部。
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3万红军从边沿地区转移到广昌、石城、瑞金、古龙冈一带进行整训,做好反“围剿”的准备工作。当敌人深入根据地时,红军于4月22、23日秘密开到东固、上固地区结集,待机破敌。为了配合红军的行动,毛泽东、朱德指示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提出了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十项对敌任务。
遵照毛泽东、朱德的指示,罗炳辉军长指择红十二军从龙冈出发,经永丰于兴国的边界地区进到吉水县的白沙,准备从敌军郭宗华与蔡廷锴之间钻到富田进攻王金钰部。这时,泰和独立团也赶到桐木坑集中,归红三军七师许毅刚师长和李志环政委指挥。5月13 日晚,红军主力转移到白云山以南的根据地,总部设在白云山顶上一个破庙里,统一指挥红军和地方武装进击王金钰部。
白云山,乃是江西省赣中南的一座大山,坐落在泰和县东边,山势延伸到吉安、兴国两县境内,方圆有几十公里。此山高大宽广,山峰重叠,最高峰达 934 米,山中古树参天,山道迂迥,还有众多的山谷小盆地,是游击战、狙击战、运动战的好场所。
5月14日,红军得悉王金钰部的四十七师沿观音崖、九寸岭向白云山进犯,公秉潘部的二十师经中洞向东固龟行,企图步步为营,占领苏区土地。
红军在东固以东,就在敌人眼皮下等了半个月。现在敌人从乌龟壳里钻出来了,大家非常高兴,决心来一个歼灭战。这时毛泽东、朱德立即进行作战部署,命令第三军团为左路军,担任迂回包抄的任务,于15 日进至江头村隐蔽,16 日向固陂、富田推进;第三军为中路,沿东固通中洞大道推进,迎击公秉藩部,第四军附六十四师和十二军为右路军,以四军为第一梯队,十二军为第二梯队,分两路抢占九寸岭和观音崖,正面迎击敌人。16日上午,敌二十八师和四十七师一个旅离开阵地向白云山进攻时,红军抓住战机,将两股敌军包围。双方短兵相接,经过一阵激烈战斗后,公秉藩部发出求救讯号,下午3时左右,王金钰的四十七师师部也发出了求救讯号。就在此刻,红军七师正在古龙冈、枫边、崇贡、老营盘一带阻击敌十九路军北上,掩护红军主力打富田。同时,泰和独立团协助红军九师二十九团向富竹坑、湖岭背的驻敌进攻,俘虏了200 多名敌人。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各路红军已到达预定的山头,隐蔽在密林中,他们居高临下,敌军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当敌军离开阵地时,红军各路军立即从山上冲下来,以战斗队形,横压猛攻过去,犹如高山滚石,势不可挡。敌军在东西南北各个方面遭到红军的突然攻击,个个惊慌失措,乱逃乱窜。不到半天时间,第二次反“围剿”首战白云山告捷,全歼敌人两个整师,师长公秉藩被俘,但他狡猾地藏在俘虏中,后来逃走了。
红军旗开得胜,士气大振。16日,红军主力在富田会合。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第二天,毛泽东、朱德立即挥师向东猛攻水南。泰和独立团在十二军统一指挥下,英勇作战。战斗从下午四时开始,到天黑胜利结束,击溃了郭宗华一个团。攻克水南后,泰和独立团奉十二军之命,追击逃往吉安之敌,迅速收回失地,打击靖卫团。17日夜,在值夏与200 多名逃敌激战,附近的群众也拿着锄头、柴刀,敲锣打鼓,前来助战,围歼了这股残敌。然后,又继续追到陂头,包围了溃逃之敌公秉藩警卫营100余人。对溃逃的敌人除当场击毙外,俘虏100 余人,缴获敌军一批装备。经过这几次战斗后,泰和独立团全部武装起来了,而且还有挺水机枪,发展壮大了队伍。
白云山战斗的胜利,为红军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次歼灭敌人的战斗中,泰和县人民踊跃参战,积极支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洞地区的农民和妇女们,在围困逃敌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抓到了很多敌军俘虏,缴获不少枪支。肖望明和几个农民群众,发现一伙白军躲在一栋没人住的破房里,他们跑到房背后用吓野猪的竹片,敲打几响,大喊:“缴枪不杀!”便擒住了这伙敌军,缴到4 支驳壳枪。马贵桃发现几个敌军躲在山洞里,他举起木棍,厉声喊道:“不准动!”敌军便举手投降,也缴到3 支短枪。杨世英和两个女青年送饭上前线,路上碰到几个敌军,高声喊叫:“快来呀,捉住他们!”敌军丢枪便跑,也缴到3支枪。正如毛泽东在词中描绘的: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