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泰和红色记忆⑨:激战老营盘

  • 发布时间:2023-05-19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9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泰和

红色记忆




       泰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泰和的革命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缔造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一首首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泰和壮歌,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泰和篇章。


图片



党史专题篇



激战老营盘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中记载:“7月(指1931年),蒋介石调集 30 万兵力,并亲自任总司令,采取‘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兵分三路对中央苏区开始进行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军3万多人采取‘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虛弱’的战略方针,由闽西北出发,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从8月7日至9月15日,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及老营盘等地共歼敌 3万余人,缴枪14800 余支,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这次 ‘围剿’”。

       老营盘位于泰和县城东南55公里处山谷峽口之中,山道羊肠崎岖,周围是崇山峻岭,森林高大、茂密,东与兴国县的高兴、崇贤小镇相邻。虽远离县城,但地位津要,是贯通闽粵赣三省的要塞之一,为数代兵家所重视。1931年9月,红军击溃蒋介石发动侵犯苏区的第三次军事 “围剿”的最后一仗就是在这里打响的,激战老营盘载入了中国革命战争史册,中国军事博物馆以显赫的版面展示了当年战斗的概况。

      1931 年7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二次“围剿”的惨败,又调动 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围剿”。当时,敌人分2个集团军向苏区全面进攻,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东岸而消灭之。左翼集团军由何应钦任总司令,驻抚州;右翼集团军由陈铭枢任总司令,驻吉安。各集团军又划分为“进剿”和“驻剿部队”。“进剿” 部队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进入红军根据地,寻找红军主力决战;“驻剿”部队则随“进剿”部队之后跟进,占据苏区,修筑工事,派兵就近“清剿”,摧毁苏区地方党政机关,屠杀红军官兵、党政干部和革命群众。

      这时,红军正分散在闽赣边的建宁、黎川、泰宁 3县广大农村中,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地方反动武装,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军事 “围剿”来得这么快,使红军处于被动状态。毛泽东、朱德当机立断电令各部队立即结束地方工作,整装待发,准备行动。红军各部队迅速收拢,立即从所在地向西和向南移动。7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率领前委和总部人员从建宁出发,向兴泰石地区千里回师。7月22日,总前委人员从瑞金壬田转移到宁都以北的银坑石洞里。在这里,毛泽东、朱德根据敌情,做出了反“围剿”决策,拟定红军主力由兴国县经过泰和县苑前、固陂及吉安县富田,吉水县水南、白沙,从西向东发展诱敌,这就是避开敌人主力,打击敌人弱点的作战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红军主力即向西南前进,到兴国县西北山地隐蔽休整待敌。

       这时,何应钦向其进剿部队发出了限 “十天内扑灭共匪”的命令。集结于兴国县高兴圩西北深山老林里的红军主力已三面临敌,于是,毛泽东、朱德改变了原定计划,以部分兵力继续向西北东固方向佯动,迷惑敌人。而主力分两路在8月4日晚,乘天黑而且下着毛毛细雨进行突围,转到良村、莲塘。3万多红军,在崇贤东南敌人防守的三、四里路间的空隙地带突围出去。总部率一军团十二军和泰和独立团等部队直奔良村,红三军团和兴国独立师直插莲塘。这两路部队经过一夜的艰苦行军于第二天中午时分进到了预定地点。当时,良村、莲塘驻有国民党的上官云相四十七师和五十四师。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散开部队采取中间突破的计划,由红一军团十二军、红三军、泰和独立团、石城独立团等部队约有 25000 多人围歼莲塘的守敌;彭德怀、滕代远率十五军、兴国独立师围歼莲塘的守敌。8月6日午后,两路红军同时发起一场猛烈的进攻,经六天六夜的迂回战斗,红军三战三捷,缴获敌枪支万余,俘敌15000余人。

       为了进一步歼灭敌人,毛泽东、朱德根据得到的情报,了解敌人以为红军部队进入黄陂的错误判断,决定由左权军长指挥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和红十军向宁都、黎川、建宁、汀州方向前进,迷惑敌人,到达目的地后,由瑞金回到兴国红十二军所在地。

       在迷惑敌军的同时,红军主力从南线立即撤离黄陂,向兴国方向前进,敌以为红军主力还在黄陂,为找主力决战,敌加速前进,这样,敌军和红军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自然,敌军蔡廷锴、蒋光鼐、韩德勤、罗卓英等部找不到红军主力,扑了一空,企图在黄陂一带歼灭红军主力美梦彻底破灭。当敌军得悉红军主力已到兴国时,红军部队己得到近半个月的休整时间。

       当敌军大举向红军进攻时,红军采取中央突破、中心开花的战术回击敌人,集中红三军、红十二军、独立五师和泰和独立团打老营盘蔡廷锴十九路军六十一旅,四军围攻高兴圩。黄公略军长怕敌人逃掉,立即指挥红三军、独立五师和泰和独立团向老营盘四周移动,对六十一旅形成了包围圈。红三军的七师、八师埋伏于黄土坳、东山、肖尾一带的深山丛林中,九师进到新家屋,控制南山,泰和独立团进至竹山段,占领了制高点。9月17日晚上9时,红军在黄公略军长统一指挥下,三发讯号弹射向天空,部队从四面八方向老营盘守敌发起猛烈的冲锋,红军九师和泰和独立团以及独立五师冲进老营盘街道,占领隘口,堵住逃敌。半夜间敌一O九团向红军进行反扑,并抢占了油茶高地。红军八师李聚奎师长、邓华政委立即命令发起了反击,把敌人打回了白杨山沟,敌人企图向南逃窜,又遭到红军7师的阻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整个老营盘土垇枪声大作,硝烟弥漫。泰和独立团二连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同敌人拼刺刀,一直杀到老营盘河边;一连的战士不顾敌军的多次反复冲锋,坚决守住了阵地。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被红军杀得四处乱窜。老营盘这一仗,红军打胜了,俘敌军 4000 多人,缴获各种武器3000 多件,敌九师六十一旅终于被歼灭于老营盘。

       当红三军与敌 61 旅在老营盘鏖战正酣之际,红三军团和红四军、七军也与敌军在高兴圩展开了激战。

       9月 12 日,红军继续尾追由崇贤东逃的敌十九路军的五十二师。当敌进到方石岭地区时,红三军、红七军、红十二军和泰和独立团己占领了中关、盘石、老僚场、张天矿等要地,并控制了大路以东和路西的天量坝、黎坪、佛子山等处高地。这次红军准备在方石岭把十九路军切成两段,力求全歼。9月15日早晨7时,红军总部下达总攻命令。此时,陷落在深山密林中的红军各路部队,犹如万马奔腾,猛虎下山,向敌军猛冲过去。山上山下,到处是红军战士,满山遍野回荡着“缴枪不杀!”的喊叫声。在红军突奇的沉重打击下,韩德勤和蒋光鼐师溃不成军,有的乖乖地举手投降,有的狼狈逃审,顽抗者被击毙在地。韩德勤也当了俘房,但是红军战士不认识他,清查不出来,被他伪装成伙伕逃跑了。正午时分,战斗胜利结束。全部歼灭敌五十二师和九旅的残部,俘敌军 8000 多人,缴枪5000 多支。泰和独立团也俘敌军300 多人,缴枪200 多支。这时,红车总部命令,组织南北两路部队向赣州、吉安追击残敌,乘机打下赣州,收复吉安。泰和独立团奉命追击向吉安以北逃窜之敌军。部队沿富田、新安往河西方向追击,其势如破竹,败敌只好退回吉安固守。这样,红军只好放弃攻打吉安。泰和独立团奉命回县坚持斗争,扩大粉碎第三次反“国剿” 的战果,恢复苏区政权,医治战争创伤。

       为了纪念在老营盘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64年,中共泰和县委、泰和县人民政府在老营盘建造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褒扬和缅怀。1987 年重建这座纪念碑时,张爱萍将军题辞 “万古长青”。碑座刻有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三一年七月,国民党不甘于第一、第二次“围剿”失败,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我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指挥三万多红军,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泰和一带。此时,两广军阀向湖南省衡阳进犯,而屡遭我根据地军民痛击,九月初,蒋介石急令结束“围剿”,被迫总退却,其中第一、第四军团由兴国高兴退往泰和。九月六日晚,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获此消息,当即决定在老营盘截击敌军。九月七日凌晨,毛泽东、朱德、黄公略指挥红三军和独立第五师向老营盘附近集结,泰和独立团紧密配合。拂晓,我军民从东、南、西三面向老营盘守敌展开全线攻击,战斗持续至当日下午二时许。经浴血奋战,截击敌第九师,歼敌第九师一个旅,俘敌三千余人,缴械三千余件。老营盘战斗为彻底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开创中央苏区全盛时期,立下不朽功绩,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册。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泰和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七月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