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寻珍,历久弥新
《四库全书》,编修与清代乾隆时期,也被称为“四库系列”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库。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共收录了22881种书籍,涉及经、史、子、集四个部类。
《四库全书》的编纂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整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誉为“千古之奇观”,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
《四库全书》的成书,得益于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士人们的努力。他们奉命归案,搜遍天下的图书,汇总校订,最终形成了这部浩瀚的文库。
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明代编撰文集的空白,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规范。
《四库全书》内包含了大量的古代经典著作,如儒家经典《论语》、道家经典《道德经》等,还收录了历代各类文献、科学技术著作、医学书籍等。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知识的方方面面。
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国学传统,为了保留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图书馆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场所。作为收藏、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机构,图书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四库全书》展示了我国古代的时代印记与文化积淀,在国学馆,我们可以寻觅古书中的智慧、学习古书中的哲理,为继承优秀国学文化贡献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泰和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