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泰和红色记忆23:毛主席号召全军为他开追悼会

  • 发布时间:2023-09-20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15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泰 和

红色记忆




       泰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泰和的革命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缔造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一首首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泰和壮歌,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泰和篇章。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革命人物篇



毛主席号召全军为他开追悼会

——郑士志


郑士志(1915-1935),小名来福,泰和县中龙乡黄沙车田村人。

图片

因家庭贫苦,郑士志八岁只念半年书就辍学,天天上山去放牛。到1929年,郑士志已逐渐长大成人了。那时东固传来毛主席发动群众打士豪分田地的消息,郑士志刚懂事,他清清楚楚记得自己的父母和乡亲们纷纷谈论这事,谈的时候都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不久,中龙也暴动了,成立了仁善乡农民协会。农民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背着马刀、柴刀、斧头、梭镖,像潮水般冲进地主的大院,打开粮仓,砸开私设牢房,焚烧契约借据,从内室抬出一箱箱的金银财宝,发给贫苦农民。郑士志也手持梭镖,投入到这股革命的洪流之中。

1931 年,郑士志刚满16岁,就参加了红军。1932年调沙洲坝红军大学学习。一天晚上,在校部的一间房子里,郑士志庄严地站在党旗下,站在支部书记面前,深情地凝望看墙上的马列画像,紧握拳头,高举右手,庄严宣誓:“服从组织,严守秘密,革命到底,永不叛党!”,光荣地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红军大学毕业后,曾任班、排、连、营、团长等职。

郑士志是个虎彪彪的大汉,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脸庞上闪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给人以机灵、敏锐的感觉。他那双老虎钳子般的手,打起枪来又快又熟练。参军几年,打过的仗无法统计,给人的印象总是每战必胜。

有一次,歼灭经常残害老百姓的靖卫团,他那时担任连长,接受任务后,派人打听情况。得到的实情是:靖卫团虽有四五十人,只有三十多条枪,又听说,靖卫团这天抢劫了老百姓的猪肉、酒,正在徐家祠大吃大喝大赌,可乘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天晚上,天黑得像锅底,云层越来越低,兩越下越大。

雨点敲打着路边的树叶和崖壁的杂草,激起一片沙沙声,雨雾合在一起,使得远近处都白茫茫的一片,郑士志带领全连战士翻过几个山冈,一口气走了20余里。

这时,已到了深夜,前面就是徐家祠堂。郑士志马上召开战地会议,布置战斗任务。决定由一排长带 35 个战士镇守通往祠堂的要道双溪口,由二排长带20个战士负责牵制,郑士志自己领 57个战士包围徐家祠堂,全连其它战士暂时埋伏在祠堂附近,待徐家祠堂发出信号枪后,再冲进敌巢,队伍迅速地按计划活动开了。

郑士志悄悄地朝徐家祠堂走去,走了一段路程,在闪电中,他看见了敌人的岗哨,一个哨兵背着步枪在那里走来走去。他离敌人的视线一步步越走越近,敌哨兵还没有发现郑士志距离他只有十步了,只见郑士志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双手紧紧将哨兵抱住,后面紧跟上的战士,马上抓起一把泥土往哨兵嘴里塞,就这样,把这个哨兵压在坟堆上解决了。郑士志等人迅速地潜伏在徐家祠堂附近。

这时,天已近四更,祠堂里还亮看灯,一群匪兵围着摊牌九,发出各种怪声。有的团丁边打麻将,边把桌子拍得辟拍响,多数团丁睡在床上好像猪叫一样,打着鼾,喷着酒气,祠堂门口站着一个哨兵,拿着一支步枪,静静地靠在大门旁,不时射一射手电,在门上照上一个半圆圈子。

郑士志带领战士慢慢地向哨兵移去,跑离哨兵丈把路,敌人发现了,“咔”地一声,子弹上了膛,厉声吆喝:

“哪个,站住!”

“ 是我,我是村子里的……”郑士志边说边向前走。

“你是谁?”敌哨兵追问。

“我是老百姓!” 说时迟,那时快,郑士志向哨兵猛打过去,

敌哨兵见势不妙,刚伸出枪,郑士志对准哨兵就是一马刀,把哨兵砍倒了,50 余名战士像潮水一样,压向祠堂门前,镇守在双溪口的战上包围了祠堂后面两侧。枪响了,祠堂门口有十几个匪兵顽抗了几分钟,全被红军战士打死了。这时红色信号弹飞上天空,全连战士涌向祠堂,枪声、喊杀声像春雷一样,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敌人慌作一团,赌博的团丁,连桌上钞票都来不及拿,就往楼上爬,那些睡在床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的匪兵,光着身子就见阎王了。靖卫团在家的全部团丁,除打死的外,全部做了俘虏。

在长征途中,郑士志由团长调任中央干部团第二营第二连连长。

1935年1月,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再进遵义,三打娄山,四渡赤水,南跨乌江,声东击西,转战千里,消灭了敌人十几个团的兵力,甩掉了身后数十万追兵,直插云南,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像一条金色的长龙,在两峽谷中呼啸奔腾而去。

干部团接到毛泽东的从绞车渡口渡江的命令,团长向二连交代任务说:“毛主席指挥一部分兵力攻占元谋,拟在金沙江上游龙街渡实施佯渡,要我们插到禄功县境的绞车渡口消灭渡口的守敌,让主力部队渡江。这是毛泽东声东击西的计策。现在我命令郑士志率领二连为先导,其它各连配合作战,务必在今晚攻下渡口。”

“是,坚快完成任务!”郑士志坚定、果断地回答,接着团长把作战计划说了一遍。

郑士志便率领全连战上静悄悄地出发了。战士们分外精神抖擞,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投入战斗,消灭反动派。他们沿着崎岖山路,一个紧跟一个地急速前进,大约三更的时候来到了作战地点。郑士志察看了地形,将全连战士分成两个战斗组,郑士志带一组摸过河去,副连长带一组伏在江边掩护。

据当地群众反映和我方确切情报:毛泽东把敌人的兵力调到龙街渡去了,绞车渡口敌人只安排了一个排的兵力,是敌人疏忽的地方。

在朦胧月色下,郑士志带领战士们悄悄地渡江,快接近渡口时,见一个缩着脖子的影子在岸边屋门口流动。郑士志一马当先,顺着墻根摸到岗哨跟前,又迅速地转到哨兵的背后,一跃身,猛地将哨兵按倒在地,哨兵待要喊叫时,嘴里早塞了一把泥沙,叫不出声来,接着一刀刺死了他。郑士志又率领战士机敏地潜进敌人的营房。不一会,营房里响起“缴枪不杀”的喊声,在睡梦中的敌兵,从被窝里爬起来,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乞求饶命,乖乖缴械投降。敌排长见大势已去,只身越墙逃跑。“不准跑,再跑,开枪!”郑士志向敌排长喊道,可恨的敌人,这时转向放了一枪,子弹射中郑士志的腹部,肠子立刻从伤口滑溜出来。当时救护队还没有渡江,郑士志为了不失时机地追赶敌人,就用手把溜出来的肠子往里塞,用左手将伤口紧紧压住,继续跟踪追敌,追了很长一段路的光景,那家伙东跌西撞,喘着粗气,郑士志对准那家伙“叭” 的一枪,那家伙的脑袋开了花,他走上前去把敌

人的枪缴过来插在腰上。

这时,郑士志感到伤口剧痛,便用绑腿布把伤口扎紧,但由于伤口大,流血过多,又经过激烈的战斗,这位刚强铁汉渐渐感到两眼发黑,天旋地转,便靠着一棵青松站住,待同志们赶上时,他己壮烈牺牲了,只见枪还紧紧地握在手中。

绞车渡口守敌一个排被消灭之后,红军主力按照毛泽东的命令,筹集了7只小渡船,动员了 36 位船工,昼夜不停地渡江,经过九天九夜紧张摆渡,全军安然跨过天险,取得了横渡金沙江的伟大胜利。

试想要是郑士志率领的二连偷渡没有成功,中央红军很可能会成为太平天国军第二,蒋介石曾扬言:“要让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主力红军胜利渡江后,毛泽东召集全军为郑士志开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号召全军向郑士志烈士学习,并授予郑士志烈士“战斗英雄” 的光荣称号。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