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笔,跳跃指尖艺术,
以纸为媒,摹写文化之魂。
或天真浑厚,或玲珑剔透,
以镂空之境
打破透视,阴阳映衬。
刻画世间万物,纸上绽放繁花,
此为刻纸。
本期
『妙趣手工坊 非遗课堂』
以刀代笔的指尖艺术:刻纸
让我们继续走进非遗文化的世界,
一窥刻纸的奥妙。
刻纸何谓
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又称窗花或剪画,它是以刻刀为主要工具来进行创作的一种镂切纸平面造型艺术,在表现手法上,相对于剪纸也更为清晰和复杂,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与剪纸相伴而生,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已散见于民间。
刻纸何如
刻纸时,需要用到的有大大小小几十种刻刀,每次作画前都要把刀磨得极为锋利,刀尖在纸上如行云流水一般,有时点刻,有时大力重刻,非常讲究功夫。而且握刀姿势尤为重要,手要握在刀把的适当位置,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凿刻。力量全部聚集到指尖,手腕要灵活自如,刻刀始终与纸面保持垂直的角度,与身体保持平行,不正、倾斜都不利于凿刻。
运刀时,要胆大心细,刀一下去就要精力集中,目不转睛。抽刀、入刀要保持刀的垂直,并且要以左手食指按住刀起刀落处,以免拔刀落刀引起上层纸片的移动。这样一刀接一刀连续不断地用手腕的力量缓缓推进。力量使用要均匀得当,动作要平衡、协调、稳重,刀既要力透纸背,又不能过重凿到蜡板。切忌用力过猛,追求速度,这样很容易刻断线条或造成图案局部粗细不均,影响美观和连贯。
刻纸顺序一般是从花样的内部到外部,从小到大,从繁到简,循序渐进。初学者,应该注重加强对腕力的锻炼和控制,运刀时要慢入慢行,注意刀着力点的准确性。特别是入刀、收刀要稳住,不能晃刀。只有经过长久的训练,精心的钻研,才能得心应手。 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数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而在这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就是整幅作品必须要一气呵成,在作品几万刀中,一旦有一刀错误,会将整幅作品毁于一旦。
刻纸传承
早些年,刻纸的地位被工业化的工艺品所替代,被渐渐淡忘。但是随着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人们意识到保护这项独特工艺的迫切性。2006年,刻纸的优秀代表——乐清细纹刻纸被列入国家首批向联合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紧随其后,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刻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刻纸重新崛起。人们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刻纸重新拥有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并喜爱上这项古老的技艺。
由于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
各地的刻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的地区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
有的地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而闻名,
无论繁简,各得其美,美美与共。
接下来,
我们将通过一组刻纸作品来感受其魅力。
刻纸赏析
乐清细纹刻纸
金坛刻纸
无锡刻纸
泉州刻纸
傣族刻纸
满族刻纸
晋江刻纸
淄博刻纸
一刀一纸,交缠舞蹈,
手中刻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
刻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更是我们要守护的珍贵遗产,
非遗传承之路,
任重而道远,但行则必至。
接下来,
请跟随妙趣手工坊,
一起来感受“刻纸成画”的魅力!
详细制作步骤
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主办单位:泰和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