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的盛宴
聆听大师的声音
网上报告厅
每周30分钟一场线上讲座
2023年与您相约40多位大师
《语言的形式与意义》
李 福 印
语言本身就是人类表达的工具,首先我们会思考,在我们表达的时候,我们做了什么?大脑的思考,韧带摩擦,声音形成并通过语言的各种形式传到别人的脑子里。这样有些事情就很明了了——表达其实就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输。但总有些事实诱导我们继续发问,比如鲁迅就在《孔乙己》中借酸腐书生之口指出茴香豆的茴字有4种写法,这样的语言表达好像对那些工人们也没有任何意义,即便有回应,也只是源于“对牛弹琴”后的直觉反应。那这种语言的传递就没有意义吗?这就涉及到语言范畴的问题,工人们看到茴香豆,自觉是吃,并不会纠结于“茴”的写法,那“茴”就只是和豆子组合的一种食物范畴和词汇而已。用尽可能多的范畴去解释信息与现象,才能得出事物较为完整的真相。
从特定的声音,特殊的记号,特定的公众记忆,到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有序的体系与范畴,这就能算作诞生了一种语言。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是我们抵达世界深处的钥匙。今天我们就和李福印教授一起从源头去理解语言的形式,在李教授通俗有趣的讲解中去探求语义的秘密。
《语言的形式与意义》
主讲人
讲师介绍:
李福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事件语法;Talmy认知语义学;因果关系理论等,提出 “宏事件假说”理论。任英文国际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主编。创办“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出版学术专著10余种,系列图书编著50余种。
陈学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更多资源
欢迎访问《网上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