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图微视频 | 泰和红色经典咏流传八:腰缠万贯的“乞丐”——刘启耀

  • 发布时间:2024-01-07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10


图片


图片图片


泰 和 红 色 经 典 

咏 流 传

腰缠万贯的“乞丐”——刘启耀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县图书馆

红色,是一种激情,一种信仰,一种力量。红色,是血液的颜色,是奋斗的底色。让我们共同诵读红色经典,让红色经典咏流传。今天推出的是《泰和红色记忆人物——腰缠万贯的“乞丐”·刘启耀》,撰稿、朗诵:南昌大学朱婧怡。

“苏州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一首从战争年代流传至今的山歌。短短四句,体现着我党干部一心为公,克己奉公的良好作风。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就是其中的典范人物。

图片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倡议政府工作人员

自备一个月伙食上班

图片

苏区自带粮食办公的宣传画


刘启耀,兴国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启耀画像

他是大家口中的“十二分节俭主席”。早在1933年,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定省苏各级机关"反对铺张浪费,为革命履行节约",而且"必须是十二分的节俭,否则就成为革命的罪人"。

他也是腰缠万贯的“乞丐”,宁可乞讨度日也不动公款。1935年宁都突围战,刘启耀不幸负伤昏迷,侥幸逃脱,但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伤势好转后,他就赶到埋藏金银的地方,取出系在腰间,那是时任江西书记曾山交给他保管的活动经费。在山民的帮助下,他化为乞丐,一路寻找着部队。饿了就沿路乞讨,渴了就喝山泉溪水,困了就睡在茶亭庙角里,也不动用半分公费。他走遍了赣西南老苏区,秘密联络了老党员、老红军、老苏区干部数百人,同敌人不断斗争。

刘启耀乞讨油画

1936年初,刘启耀在泰和马家洲筹建了"旅宁同乡会",并先后组建了遂川、万安、泰和、吉安等地下县委和中共江西临时省委。在第一次常委会上,当大家都为省委今后的办公经费发愁时,刘启耀撩开破衣烂衫,把一包金银倒在桌上,说道:“这是我突围时保管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经费,今后归临时省委支配。”谁都没有想到,刘启耀竟然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和当时一分不差,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他的大公无私而感动。

克己奉公、顾全大局、信念坚定、清正廉洁。刘启耀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铸就了一座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巍峨丰碑。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泰和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