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悦读 | “过了腊八就是年”,感受名家笔下的腊八

  • 发布时间:2024-01-21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10

腊八节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粥到年味至,暖心赴新年,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又如期而至。腊八节这天最重要的饮食习俗就是喝腊八粥,由不同的五谷杂粮调以糖、蜂蜜等熬制而成,营养丰富,还寓意丰收和吉祥。除了腊八粥,各个地区也有不同的节日美食:如腊八醋、腊八豆腐、腊八蒜、腊八面、麦仁饭等。

记忆中,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总是与美食分不开的,它们被赋予美好的祝福与期待,寒冬中来上一口粥,冷冽的空气也被暖意融化,口感绵密柔软,微小的食物,足够让心流滚烫。

每当品味节日限定美食,总会勾起万千思绪,千人千念,自有自己阐释的那一篇。应此佳节,翻看冰心、老舍、沈从文的经典佳作,一同回到名家笔下的腊八时节,在字里行间中体味节日的魅力。

图片



《最是人间烟火抚人心:老舍散文精选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一个人在平淡的日常中、在品尝食物时,看懂了蕴藏其中的人情,在柴米油盐里保持对生活的热枕,那么他便过出最美的烟火人间。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节选自《北京的春节》

更多精彩美文品读

《猫》

《趵突泉的欣赏》
《济南的冬天》

《小动物们》

《谈写作》

《落花生》

……


《小橘灯》



深深的怀念就暗藏在一粥一饭之中,美好的生活往往是日复一日的寻常。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节选自《腊八粥》

更多精彩美文品读

《一只小鸟》

《童年杂记》

《童年的春节》

《冬儿姑娘》

《小橘灯》

……


《就只知道吃:梁实秋美食随笔集》



在清雅诙谐的文字中看到,梁先生对美食一如既往的热爱和对生活平实悠然的态度,也道出人生中的大智大慧,以及他的处事哲理。


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胡桃、红枣、桂圆肉之类……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地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节选自《粥》

更多精彩美文品读

《烧饼油条》

《再谈“中国吃”》

《酸梅汤与糖葫芦》

《北平的零食小贩》

《萝卜汤的启示》

……

(扫码可阅读)



佳节同庆,小编在此祝大家

喜迎新年,事事“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