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炉子,上置茶釜,
点上一块炭火,耐心等待片刻,
茶叶的清香就冲出炉壁,飘散四方。
我国是茶的故乡,
自茶叶被发现以来,
饮茶的方式也种类繁多,
然唯数唐朝的煎茶,
与宋代的点茶最为著名。
唐朝陆羽倾尽心血,
撰成《茶经》,
开我国茶文化之先河,
从此全国乃至世界都与茶结缘。
本期『贝贝国学 文化课堂』
让我们一起翻阅《茶经》,
细嗅茶香。
茶的最初字形为“荼”,
从字形来看,
像是一个人被草木掩身,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置身芳草丛中,
身心回归自然。
其实茶叶的意义正在于此,
大凡饮茶之人何尝不是为求身心宁静,
在悠悠茶香中卸下灵魂的疲惫,
在淡淡茶汤中感悟人生,
最终达到物我合一,
使精神回归万物自然。
·陆羽与《茶经》·
提起中国茶,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茶圣”的陆羽。
茶因为他而成为华夏的
饮食和精神缩影,
他为茶作传,
他的《茶经》把茶作为主体,
用史家为人作传的方式描写: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开始对茶的全面拟人化定义,
涉及到茶的出生地、形状、
称谓、生长环境、习性等各方面。
☆陆羽
陆羽(733年—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汉族,号竟陵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并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
☆《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艺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宋代欧阳修曾说后代人只要谈论茶,就不得不提到陆羽,因为《茶经》为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历史上不断地对《茶经》反复重刻,并且译成各种语言文字,流传诸多国家,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茶文化交流,让茶叶成为世界三大非酒精饮品之一。
·古代的烹茶方法·
☆唐代煎茶法
煎茶法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主要的烹茶方法,是我国茶艺的最初形式。煎茶法也叫“陆羽式煎茶法”,专指陆羽在《茶经》中所记载的饮用茶叶的方法。这种烹茶方法后来传至日本、韩国等地区,在茶艺发展史上影响重大而深远。煎茶法会在水略微沸腾时放入盐,再次沸腾时放入茶末,第三次沸腾时茶就煎好了。相比煮茶法,茶叶煎煮的时间更短,茶汤的色泽、香气、味道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宋代点茶法
点茶法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源自晚唐,经由五代传至北宋,并逐渐兴盛起来。宋朝人在点茶之前要先碾茶,再进行煎水、调膏,完成之后便可进行点水。宋朝时点茶法一般用于“斗茶”中。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只要对茶有着浓厚兴趣便可聚在一起互相比试。斗茶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观“水痕”,二是看“水色”。观水痕,即看汤花与茶盏内壁接触的地方是否有水痕存在,水痕出现晚的一方获胜;看水色,即看茶汤的均匀度与色泽,颜色鲜白的一方获胜。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大宋王朝,
了解那个时代特有的制茶方法。
·烹茶二十四器·
☆风炉
(生火煮茶之用)
☆笤
(jǔ)
(以竹丝编织,方形,用以采茶)
☆炭挝
(tàn zhuā)
(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火夹
(用以夹炭入炉)
☆釜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
☆交床
(以木制,用以置放茶釜)
☆纸囊
(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
(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罗合
(罗是筛茶的,合是贮茶的)
☆则
(有如现在的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水方
(用以贮生水)
☆漉水囊
(用以过滤煮茶之水,
有铜制、木制、竹制)
☆瓢
(杓水用,有用木制)
☆竹莢
(煮茶时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揭
(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
前者贮盐花,后者杓盐花)
☆熟盂
(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碗
(是品茗的工具)
☆畚
(用以贮碗)
☆扎
(洗刷器物用,类似现在的炊帚)
☆涤方
(用以贮水洗具)
☆渣方
(汇聚各种沉渣)
☆巾
(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
(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都篮
(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拓展空间·
我国的六大茶系
☆绿茶
绿茶是我国品种最多、产地最广的茶类,系茶树新芽经杀青,揉捻后直接烘干而成。绿茶外形紧凑,色泽青绿而有光泽,汤色清亮叶色发绿,滋味清香甘爽,收敛性强。
☆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红茶的外形乌黑而光润、颜色红亮而浓厚,滋味醇厚、收敛性不强、性质温和。
☆白茶
白茶属于轻微发醇茶,其对茶树品质要求极高,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尖,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外形匀细,色银白、汤色清亮,叶浮汤中,外绿内白,滋味鲜爽。
☆乌龙茶
乌龙茶也称青茶,属半发酵茶。其外形色泽青褐,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
☆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黄茶外形肥硕,颜色黄亮并披有少许银白色细毫,汤色橙黄明亮。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浓,深受西藏、青海、新疆牧民喜爱。
茶,不仅能改变水的味道,
更能改变人的内心,
在一杯清香的茶里,
蕴含着大自然无限的奥秘,
从而转化为人体的能量,
使人在安闲中寻得一份智慧,
在清静中心力得到提升。
本期阅读推荐,让我们书香中,
细品中国茶文化,感悟中国茶之道!
【阅读推荐】
☆《茶道》
简介:中国,茶之古国也。不仅是茶及茶文化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闻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中最惊艳的一抹。所以,喝茶不仅有文化沉淀的趣味,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本书由茶学专家撰写,从选茶、泡茶到品茶,从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到冲泡技巧,不仅教你喝懂中国茶,而且知道茶文化。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仅作分享,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