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泰和红色记忆41:攀扶竹竿过泸定桥——易耀彩

  • 发布时间:2024-03-30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8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泰和

红色记忆



       泰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泰和的革命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缔造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一首首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泰和壮歌,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泰和篇章。

图片



革命人物篇





攀扶竹竿过泸定桥——易耀彩


易耀彩(1917-1990),江西省泰和县苑前镇螺岗村人。1929 年初跟随已加入共产党的父亲易宇爽母亲易张氏,参加了东固农民大暴动。10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2月转为共产党员。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军班长、指导员、营长、干事、作战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 5月25日,红军长征到达安顺场大渡河渡口,几只仅有的小船将数万红军部队摆渡过河,最快也要一个月。而国民党尾随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中革军委命令先头部队强行军夺取泸定桥并在铁索桥面铺设木板。大部队到达排列过桥,走上桥面,铁索桥面晃动严重。两侧战士抓着护栏铁链条前行。中间战士互相挎着两臂。猛烈的晃动不时有人倒伏出现踩踏。还有落水牺牲的战友。部队必须快速通过泸定桥。机智的易耀彩提出:砍伐岸边粗大毛竹,将两头架在铁索护栏铁链上,如同踩水车,战士一排排攀扶竹杠推杆前行。提高了部队过桥通行速度,减少了伤亡。

1937 年1月,易耀彩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 358旅作战科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 34 团团长、第五、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冀察军区参谋长,张家口卫戍司令员。他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指挥反“扫荡”、反“蚕食”战斗。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参与指挥了西子湾、赤诚、绥包和夺取张家口等战斗。1946年1月,奉调到军调部张家口执行小组参加与美蒋的谈判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旅长、纵队副司令员、第19兵团 6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了绥远、大同集宁、平汉、青仓、正太线、解放石家庄、平津等战役及解放兰州、宁夏等大西北城市。1946年9月,率领“野八旅”在大同城南担任主攻,果断指挥胜利完成夺取飞机场的任务。不久,在保北战役中,指挥部队一举歼灭敌军 4个团。在平汉线取得接连胜利,受到军委通电表扬。

1950年9 月,易耀彩奉命调到海军工作,任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他亲自关注炮艇建造;深入基层,现场了解码头、机场、坑道施工情况。仅用三年时间,使得基地部队完成担负近海防御作战的建设任务。1953 至1958 年,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海军指挥专业,获学士学位。回国后任第四海军学校校长。1960 年起,先后担任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北海舰队政治委员等职。1969年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街,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 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