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双重身份的加持,
使它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唯一。
它的历史由来已久,
最远可追溯到汉代以前,
是我们颇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
这一天春回大地,
气清景明,天地一派澄澈隽永;
这一天思念化雨,
绵绵不绝,落地成池。
它就是清明节。
本期
『妙趣手工坊 非遗课堂』
让我们一起走进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共话清明习俗,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中华文脉!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
清明节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起源·
翻开《诗经·郑风》,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美好而青春的歌唱:“士与女,方秉蕳(jiān)兮……”(秉:执,拿。蕳:一种兰草。)诗中描写的场景便是上巳节。上巳节定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春天庆典日。这一天,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相约郊外游春,祭祀宴饮,青年男女则谈情说爱,互赠芍药幽兰。可以说,上巳节是清明节的雏形之一。
除了上巳节,清明节还脱胎于寒食节。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到唐宋时期,人们将上巳踏青活动与寒食风俗相整合,清明节由此正式定型,并沿袭至今。
·清明节风俗·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最重要的环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祭祖除扫墓的“山头祭”外,后世还有祠堂祭,称为“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
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于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些地方扫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唐代以前北方一些地区扫墓主要在寒食节与寒衣节,到唐宋后清明扫墓才开始在全国范围盛行。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大融合时期,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
踏青春游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期间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早已成为风俗。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每逢清明时节,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于是因利趁便,祭祀之余在山野间游乐一番。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无论白天或者黑夜,人们都乐于放飞手中的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插柳
清明插柳是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在过去民间有“清明不插柳,家败子不兴”的说法。我们的祖先相信清明节扫墓插柳的话,就会保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吃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的起源是因为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民间有一种说法,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墓上,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
食青团
在我国的江南地区,青团也是清明时节的传统美食。以艾草和糯米为主要食材的青团,制作过程简单,口感软糯,馅料丰富多样,深受大众喜爱。清明吃青团同样有着很好的寓意,青团的青色代表蓬勃的生命力,青团圆圆的形状则代表家庭和睦、团圆美满。
·古诗词里话清明·
清明还是古代诗人笔下重要的主题。自唐宋以来,曾涌现无数描写清明的唐诗,其中尤以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最为著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路人,什么地方可以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绝句。会昌四年(844)九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一年杜牧42岁,依旧行走在被贬谪的人生道路上,距他离开人世也不过八年光阴。在这剩下不多的光阴里,他依旧被落魄、清贫、失意所围绕,“断魂”成为杜牧生命的底色。但他却不甘命运的安排,在逆境中寻找一颗自由的灵魂与生命的意义。他用无数绝美的诗句,书写着失意而又诗意的人生,成为晚唐天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这首诗无疑是写清明最绝妙的名篇佳作。其“断魂”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让后人每每读及此诗,便忍不住对诗人的怀才不遇扼腕叹息。
追溯了清明的源头,
学习过清明的习俗,
又赏析了清明绝句,
大家想不想动手来绘制一幅清明图?
接下来,请跟随,
「妙趣手工坊 非遗课堂」
一起彩绘清明吧!
【详细制作步骤
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仅作分享,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妙趣手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