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SEPTEMBER
金秋九月 桃李花开
HAPPY TEACHER'S DAY
感恩·教师节
老师是天底下最无私的职业
三尺讲台,一站一天
一支粉笔,一写一生
在教师节这天
让我们大声说出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吧
01
《师道》
作者:陈晓兰
贾植芳先生离开我们十一年了,但是,他从来也没有从我们的思想和意识中消失。
在贾先生去世的十一年间,与贾先生同辈的先生们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了人世,贾先生的代学生中,章培恒先生、范伯群先生也先后离世。借用雨果的话说:就在他们离世的同时,在他们留下的空荡荡的位子上生出新的进步。一种形式的消失,以另一种形式复现。逝去的不会成为过去,而是作为传统的一部分被后来者纪念。
章培恒先生曾说:自1952 年到1955年短暂的时间里,贾先生培养了一批学生,复出后又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诸位学生能够有这样一位老师,在做人、在做学问上、在培养学生上,还有培养广大的青年上,能够从贾先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贾先生既教给了我做人,也教给了我做学问。”范伯群先生回忆说:贾先生为我们编写了一部优秀的“如何做人”“如何教书育人”的好教材。
可以说,曾经有幸成为贾先生的学生,或者曾经与他接触并深受其影响的后学晚辈,都曾深受其影响,并为贾先生的为师之道所感动。
2014 年,贾植芳先生藏书捐赠河西学院,贾植芳图书陈列馆、贾植芳纪念馆、贾植芳研究中心、贾植芳讲堂在河西学院相继成立。贾植芳先生的图书惠及河西学子,有评价说:贾植芳和学生们的人格、精神在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扬光大。
正如河西学院前任校长刘仁义教授所言:“河西学院的师生被贾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同时也被贾先生和他的学生们所感动。是什么样的人格力量使得陈思和教授、李辉先生如此敬重他们的老师,对自己的老师如此充满感恩之情,并在他的身后义务地做大量有意义的工作。看看他们,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做学生、如何做老师这样的问题。”
推荐理由
TEACHER'S DAY
这是一部关于“师道”的讨论,从传统的师者到现代的师者,从授道解惑到性格和品格的塑造;从贾植芳的学术研究,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师道”的践行;呈现的不仅是中国文学、中国学术的精神,更体现了以贾植芳和他的学生们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教诲如春风
师恩深似海
02
2023·HAPPY TEACHER'S DAY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
作者:万玮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这些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的这句名言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指导我校长工作的一条重要准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孩子终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一显身手,一展风姿。
作家张晓风写过一篇流传甚广的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结尾是这样的:“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看见家长欢天喜地地把孩子送到学校,作为校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同样的期许与嘱托。“今天你给我一个孩子,明天我还你一个栋梁。”这是许多学校的招生宣传语。但是,我们怎么还世界一个栋梁?如果我们还是依赖过往僵化的经验来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构建管理体系,实施教育,我们的孩子又如何才能适应未来不确定的世界?
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说,世界不是按领域划分的,而是由挑战组织起来的。是啊,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会面临一个又一个挑战,而在直面挑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没有指导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是挑战,没有人帮我们做结果的评判与过程的复盘。我们没有办法说这个挑战是数学题,那个挑战是语文题,一个挑战可能涉及许多学科的问题,但以往在学校刷了一遍又一遍的学科知识似乎又都用不上。
今天社会对教育的质疑与不满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迷惘与困惑就源于此。本书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是我近三年在不同场合的演讲稿,还有一些是教育自媒体的约稿。这些文章都指向我心中的那个信念:“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
推荐理由
TEACHER'S DAY
生活有多宽广,教育就有多宽广。生活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生活如何变化,教育就如何变化。生活是怎样,教育就是怎样。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的本质,才是教育的正途。
教诲如春风
师恩深似海
03
2023·HAPPY TEACHER'S DAY
《推开幸福教育之门》
作者:高峰
全世界所有学校从表面看来几乎是一个样子,如有校舍,有教室;有老师,有学生;有管理,有教学……然而,由于每所学校所选择的办学路径和实现方式不同,当下在校园里的人和今后从校园里走出去的人就会有所不同,从而呈现出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那么,推开幸福教育之门,我们看到了什么?
首先,我们看到了学生,即当下在校园里的人和今后从校园里走出去的人。
看学生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社会维度”,即家长、政府等对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看法。人们往往看什么?一看学校的教学质量,具体一点儿就是学业成绩、竞赛成绩和升学率等。比如,某所学校某年考出了一个中考或高考“状元”,人们马上就会对这所学校刮目相看。二看学生的日常行为。比如,学生放学后走在大街上是什么样子:是抽烟、打架、偷窃,还是合作、读书、运动?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成长样态,是观察一所学校办得怎么样的重要的窗口。
另一个是“儿童维度”。今天我们常常从成人的角度去办学而忽视儿童这个主体,很少去倾听儿童的感受和想法。然而,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我们为谁办学?为国家?对。为家长?对。为儿童?对。然而,归根结底是为儿童而办学。
如果忽略了“儿童维度”,没有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怀,没有对儿童梦想成真的关切,没有对儿童生活样态的关注,没有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爱,即使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了学校的学业成绩、竞赛成绩、升学率,我们所做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一定是为了让人成为人的教育,一定是为了让人幸福的教育。这也是国家赋予我们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推荐理由
TEACHER'S DAY
在汹涌的应试教育大潮里,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幸福地度过童年?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让教师找到职业幸福?如何重构学校组织,使其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场?每一位有追求的校长都在寻求解决方案。
教诲如春风
师恩深似海
04
2023·HAPPY TEACHER'S DAY
《好的教育》
作者:鲍鹏山
有人说,两千多年前的价值观能跟今天现代的价值观一致吗?肯定有变化吧?我说,这是糊涂人讲糊涂话。价值观有个人价值观和基本价值观之分。
什么叫个人价值观?举个例子,比如选择一辈子单身,这是个人的权利,别人管不着。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结婚后也可以选择“丁克”或者是多子多孙。这些都叫个人价值观。有的人花钱就喜欢“月光”,别人也管不着。喜欢攒钱也行。这种价值观是个人的,我们不能把这种个人价值观混淆为基本价值观。
基本价值观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做人,做好人不做坏人。你可以选择做单身的人,也可以选择做娶妻生子的人,但是你不能选择做坏人。有些人还真不明白这些道理。
人有人的底线,这叫基本价值观。基本价值观是普适的,时间上普适,空间上普适。孔子时代的好人到今天仍然是好人;今天的坏蛋到孔子的时代,照样是坏蛋,这是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呢?中国的好人到美国依然是好人;美国的坏蛋到中国照样是坏蛋。
所以,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不能讨论,只能认同。做人要遵守基本的价值观,要讲道德,要讲仁义,要讲礼貌,要讲智慧,要讲诚信,要讲忠诚,要孝顺父母,要宽恕,要勇敢,变了吗?从古至今不变,古今中外不变。
先贤通过经典给我们留下的道、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勇等,看起来是概念,实际上指向的是基本价值观。有了这些价值观,我们就知道一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让一代一代的民族的未来,认同基本的人类价值观。
推荐理由
TEACHER'S DAY
“双减“之后,教育往何处去?本书作者认为,好的教育可以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教诲如春风
师恩深似海
05
2023·HAPPY TEACHER'S DAY
《教育漫话》
作者:(英)约翰·洛克
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生幸福的一个简短而又充分的描述。凡是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枉然。人们的幸福或苦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不能遵循正确的途径,身体衰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
我承认,有些人生来就有聪慧的心灵和健康的身体而不用别人多少帮助,他们凭借天赋的才能,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向着最好的境界去发展。凭借超人的体质,生来就能创造奇迹。但这样的人原本就很少。我敢说,在我们平常所见的人当中,之所以有好有坏,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
人与人之间所以有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到,都会对一生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就像江河的源头,水性很柔,用一点点人力就能将其引向别处,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了不后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我认为,孩子们的心智很容易引导,就像水性容易引导一样,我们所关心的主要是内心,但外在的躯壳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件应当注意的事情是: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孩子们都不应穿得过暖或捂得太严。我们刚出生时,面部像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娇嫩。只是因为习惯了,就比其他部分更经得起风寒。从前有个雅典人看到斯基台人哲学家在冰天雪地中赤身露体,觉得很奇怪。斯基台人的回答很是意味深长。他说:“冬天气候寒冷,你的脸怎么就受得了呢?”雅典人说:“我的脸已经习惯了。”“那么,你就把我的身体当作脸好了。”斯基台人这样说。所以,只要我们的身体从一开始养成习惯,是什么都能经受得住的。
推荐理由
TEACHER'S DAY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教诲如春风
师恩深似海
06
2023·HAPPY TEACHER'S DAY
《教育的情调》
作者:(加)马克斯·范梅南 / 李树英
有一天放学时,一位老师看见两个男孩正在往门锁里填塞木片,也许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在晚上溜进学校。第二天早晨,校长找来其中一个男孩,但他拒绝说出他的伙伴的名字。于是,校长生气了,告诉男孩,他的破坏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任何一个孩子破坏公物都会给纳税人增加额外的负担,这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男孩最终因不与校方合作而被罚停课五天。对一个拒绝当“告密者”的十三岁男孩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不了了之,随他去吗?那可不明智。但是试图对一个信奉其个人处事原则的小男孩,讲私人财产和公众善行的价值则更是徒劳。
首先,这里有一个教育问题需要解答:孩子觉得他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或者,更深一层:孩子是如何体验这种情境的?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学校管理人员不是经理,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他们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因此,他们应该这样想:这个男孩遭遇了什么?这件事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应该说什么、怎么做才能让他从这件事中获得教育?我如何才能给这个孩子适合他年龄的成长空间?我该如何教育他,才能使他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我们这样设想一下:校长正坐在他的办公桌后忙这忙那,满脸正式又严肃的表情。男孩被带了进来,在他面前站定,等待着发落。校长抬起头瞧了一下,用一副学校负责人的口吻问道:“你就是那个损坏学校门锁的同学吗?”男孩也许会挑战似地点一下头或是默不作声。
或者,校长这样说可能会更好一些:“你看,我知道你不想说出你朋友的名字。但是我又不能让你就这么走了。毕竟,这是我们的学校……”但这还要看“我们的学校”对这个男孩意味着什么,还有他最初为什么想要闯进学校。一位机智的教育管理人员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世界的必备能力。
推荐理由
TEACHER'S DAY
在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教诲如春风
师恩深似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