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
红色记忆
泰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泰和的革命先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缔造社会主义新中国,谱写了一首首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泰和壮歌,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泰和篇章。
革命人物篇
铮铮铁骨——吴大可
吴大可(1913-1942),又名吴建业,江西省瑞昌县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好学、勤奋,喜爱文学、古诗。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时,吴大可正在九江沙河甲种农业中学读书,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他无比愤慨,与同学一道组成宣传队,深入街头巷尾,开展抗日宣传。中学毕业后,他在九江、瑞昌从事教育工作。
1935年,吴大可结识了在瑞昌从事秘密活动的中共党员周建一,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同年底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他是瑞昌县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1937 年冬,他毅然只身前往陕北,先后在安吴堡青训班和抗大第四期学习。翌年夏,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奉调回赣,任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政治秘书,协助办事处主任黄道工作。1939年春,黄道派他去武宁、瑞昌和赣鄂边境开展游击战争,任游击营副营长。同年秋,吴大可调任中共赣西北前方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长兼丰城中心县委书记。在丰城,他以丰城县自卫大队指导员的公开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和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2月16日,丰城指导处主任戴卓力在泰和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吴大可等人。国民党江西省中统特务机关派特务徐刚立连夜赶往丰城,指挥丰城县国民党当局秘密速捕了吴大可等人。
特务从叛徒口中得知吴大可的真实身份,企图从他的口中得到丰城、清江、新淦等县党组织的情况,进而破获前委。为此,敌人当晚就对他进行了严刑审讯。吴大可从敌人的问话中得知敌人虽然知道自己是共产党员,但是并不了解党组织的情况,他沉着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讯问,使敌人一开始就碰了壁。几天后,徐刚立亲自审问吴大可,让他登报脱离共产党,被他严辞拒绝。徐刚立在呈报上级的报告中称吴大可“顽固异常”,对国民党“无忠实之表现及信仰之觉醒”。在被关在丰城3个多月的时间里,吴大可忍受了一次次非人的酷刑,香火烧、竹钉钉、踩夹棍、坐老虎凳等种种刑具的折磨,使他体无完肤,浑身皮开肉绽,疼痛难忍。但是,他丝毫没有动摇。在监牢里,他仍然向难友宣传革命:“国民党反动派投敌卖国,不得民心,灭亡的日子不会很长。要拯救国家,只有团结抗日。”他无限深情向难友们说:“共产主义是解决民生问题之唯一方法。”在丰城,敌人鬼计用尽,一无所获。
1941年6月21 日,吴大可被押到泰和县 “马家洲集中营”(江西省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办的,对外称 “江西省青年留训所”)。在狱中,他被关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只有三四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并戴上手铐脚镣。
在集中营里,他与敌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据理雄辦,说抗日无罪,拒绝戴手铐脚镣。他和狱中秘密小组取得联系,经常传递纸条,鼓励狱中同志坚持斗争,保持革命气节。1941年9月,与他同在丰城搞过地下工作的胡宗澹被捕后,也关进了马家洲集中营。他得知后,便给胡丢递纸条,告知赣西南特委书记的妹妹被捕后己叛变出卖了组织。在他的鼓励和难友们的帮助下,半个月后,胡和谭汤池(赣县县委书记)一起成功越狱。他得知他们逃脱后,便写了《勇敢地去吧》的诗,表示支持、鼓励。敌特知道这件事后,狠毒地拷打他,打得他不能行走,被人架着回禁闭室。但是,他没有屈服,而且更坚定了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他向狱中同志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应该为党尽忠,假使屈服,就不能表现出共产党员的人格和品质。现在虽然在这里坐牢,但是,这算不了什么。就是死,也要和这伙坏蛋、叛徒斗争到底!”他的言行,教育、鼓舞了狱中同志。他与杨锡类同志,采取多种形式,严厉打击了叛徒严绍兴、训育员孔昭新等。1941年年底,他写给狱中同志的纸条被搜出,特务立即上报要求严惩。特务头子庄祖方亲自审问,向他表示:“你的行为太犯监规,如不悔改,难免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他听后,愤怒至极,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这样做,对得很,没有什么可悔改的,随便你们怎么对付好了!”1942年2月22日拂晓,敌特秘密将他枪杀在集中营附近的一棵大樟树下。临刑时,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
吴大可烈士纪念亭,右边的樟树是当年吴大可英勇就义的地方(图片来源网络)
吴大可在狱中写了《勇敢地去吧》、《起来,奴隶们》、《遗嘱》等战斗的诗篇。其中,他写道:“皮肉给他吧,骨头是我的!就是骨头碎了,也会有强烈的一声爆响。”“怯懦就是死亡,玉碎或瓦全,这是总的测验,没有掩饰,总要兑现。”这些感人至深的诗句,正是他那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的写照。
来源: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
关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